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铜鼓声声响云霄,岩画惊艳花山情

2009-04-02 15:2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坐落在广西明江之滨的花山,离城区25公里。因悬崖上有雄伟壮观的两千多年前骆越先民所作的图画而闻名世界;在高高的悬崖绝壁上,分布着赭红色的图像1800多个,造型古

 

坐落在广西明江之滨的花山,离城区25公里。因悬崖上有雄伟壮观的两千多年前骆越先民所作的图画而闻名世界;又因先民的画意、画法和成画年代的考古艰难,直到当今研究毫无结果而成为千古之谜。花山如此雄奇而神秘,不断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学者和游客前来考察研究和探奇揽胜。

花山,当地壮族居民叫“岜来”,汉语的意思是“花花绿绿的石山”。花山海拔345米,岩画画面临江,长221.05米,高40米。在高高的悬崖绝壁上,分布着赭红色的图像1800多个,包括人、马、狗、刀、剑、铜鼓和羊角钮钟等,以人像居多,共有1300多个。整个画面由111个神秘的各种图画组成。构成画面主体的人像皆作曲肘蹲腿的半蹲式,造型古朴粗犷。画面色调为赭红色,图像线条粗犷,结构严紧,神态各异,生动朴素,形象逼真,整个画面气势恢弘,热情奔放,场面热烈而富有诡秘色彩,富有艺术感染力,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和浓厚的少数民族情调,构成一幅反映古骆越民族生活的历史画卷。其图像之多、分布之广密、作画地点之陡峭、作画条件之艰险,均被公认为国内外罕见。花山岩画是世界同类岩画中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被誉为是中国稻作文化的最大标志、壮族文化瑰宝和世界岩画的极品。据专家考证,岩画创作始于春秋,延至后汉,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巍然屹立的花山,山上林木繁茂,崖壁内倾,像一座巨型岩厦。江上游船离崖百米可依稀看到画的人体形像;登岸后拾阶而上,巨幅崖画便呈现在眼前。崖画低处临江15米,最高处离江面110多米,其左右宽幅150多米。在凹凸不平的巨大山崖上,密密麻麻地画上1800多个褚红色裸体人像和一些动物器具,其中以人像居多。皆为双臂曲举,两脚半蹲姿态,最大的约3米,最小的也有30厘米,一般为1米左右。大都是一群小型人像围着一个大型人像起舞或祝拜,部分人像腰佩刀剑,骑着非马非犬的动物。人像周围画有单层或双层圆圈,或内有似米字形的圆圈,像太阳,似月亮,神秘莫测。花山崖画的重要历史价值和巨大艺术价值,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建国后几十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学术团体前来考察研究。初步认为花山崖画的作画年代或是上古至中古时期,或是战国至东汉时期,或唐或宋,是未破之谜。

关于花山岩画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明代张穆的《异闻录》,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执刀杖,或有无首者”。据光绪九年出版的《宁明州志》记载:“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

岩画人像有正面和侧面之分,正面人像高大,皆双腿叉开弯膝而立,双臂高举,神情潇洒。岩画中的首级居于画的中央,身材魁梧,头戴虎冠,身佩长剑,立于狗上,威风凛凛,是队伍中的首领。一般的头领也是体魄健壮,骠悍异常,与众不同,突出于群体之中。侧身人像数量众多,有的头戴饰物,有的赤身裸体,有男有女,动作刚健有力。众多的人物聚集江边,簇拥在首领的周围。

岩画内容或为语言符号,或为乐事庆典,或为祈天抗洪,或为战事盛会,或为宗教祭祀,研究的学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迄今尚无定论。暂且不说崖画的反映内容,仅画的本身就是一件世界罕见的崖画艺术珍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重大的考古价值。整个画面95米×150米,气势雄伟磅礴,百米之外才能尽览全幅。画面布局工整,繁而不乱,主次分明,完整和谐。看似单调机械的画像造型,充满了古朴庄重而又轻松活泼的气氛;只有寥寥几笔的人体和物体造型,使人能够捕捉到一种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的美感;单色平描剪影式及单线条勾勒式的艺术构思和浪漫笔彩,使之观之产生一种似虚似实的幻之感态;整齐而又纷繁的上千个人像,洋溢着舞动的节奏和激越的声乐。用心专注观察,褚红色人群全都活动了起来:首领挎刀骑兽,众卒簇拥欢呼,铜鼓声震天,喊杀声动地;又像山林呼啸,风劲草低,猎犬穷追不舍;又若设案江滨,阴风迷雾,巫师念念有词,部落上下痛祭亡灵;又似鼓乐阵阵,轻歌曼舞,人群雀跃,欢声鼎沸……伫立在此幅1.5万平方米的崖画面前,使人仿佛进入画境,置身在远古社会的人群中,与之共欢乐、同激动,而早已留连忘返。 花山崖画是中华民族宝库的一块艺术瑰宝,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地方。到过花山的人,不仅为其壮美赞不绝口,更为其诸多的“不可思议”而惊叹不已:如此峭壁悬崖如何作画?花山的神奇魅力和千古之谜,已吸引了美、日、英、德、法、港澳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游客,每年都有上万人(次)前来旅游和考察,数千年风雨冲刷是何颜料永不褪色?

当时的画家们已经学会了运用平涂法、勾勒法、对比法、对称法和概括法。这些都是绘画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花山岩画在线条方面已运用自如,而且粗犷有力,在视觉上已使人能领略到当时那种豪情奔放的场面,并把你带到那个扑朔迷离、恍惚虚幻的境界里,从而使整个画面具有神的诱人的魅力。

关于花山岩画的主题,至今专家们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是语言符号,有的认为是练功习武或出师前的誓师活动,有的认为是战争胜利或五谷丰登的庆功场面,有的认为是原始宗教的崇拜和祭祀仪式等等。由于当时的画家们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今天的专家们也只能凭搜集到的资料来作种种判断。比较集中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表现瓯骆人举行祭祀,消除水旱灾害,保障人丁兴旺,祈祷胜利的场面。另一种认为这是骆越人巫术文化的遗迹。

关于绘画的颜料,经专家们验证,主要成分是赭红色的的铁矿粉,以动物脂肪和血液稀释调匀,用简单的画笔,直接绘刷在天然崖壁上。

花山岩画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壮族先民的民俗文化,是壮族先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艺术杰作,为研究壮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诚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