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贵州关岭史前化石遗址:远古动物的坟场

2009-10-21 10:35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有个叫卧龙岗的地方,在这周围,几乎整座山头都被生物化石填满。漫山遍野的化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大的——坟场。

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有个叫卧龙岗的地方,在这周围,几乎整座山头都被生物化石填满。漫山遍野的化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大的——坟场。

在贵州卧龙岗,聚集了不少凿挖石板的农民。这是一种与耕种农田无关的营生:寻找海百合的化石。这种远古时代的动物化石非常好看,当它从岩石中被剥离出来的时候,便成为一种非常抢手的商品。只是,这样的交易被认定为非法交易。

1998年的某一天,两个农民在挖海百合化石的时候,挖到了另一种化石。在当地,没有人见过这种既像鱼又像龙的东西。很快有人出价300元收购了这种化石。随后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用20万元的高价把它买走了。

如此天价惊呆了当地的农民,也惊动了当地政府。公安部门将化石收缴,并封锁了现场。

贵州省地质调查部门闻讯后,迅速派遣地质工作者赶到了这个名叫关岭的地方。

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现:离卧龙岗不远的地方,几乎整座山头都被生物化石填满了。接着,其他山头又不断传来发现新的化石的消息。漫山遍野的化石,让学者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大的远古动物坟场:尸体层层叠加,望不到边际。

这一发现让地质工作者陷入了巨大的疑惑之中。

关岭的生物群,大部分生活在深海、浅海,也有一些来自陆地。这不免让人感到疑惑:这些种类不同、生活环境迥异的远古生物,怎么会合葬在同一个地方呢?究竟是什么力量,建造了这样一座动物坟场?

想了解这些合葬的生物,必须了解它们究竟存活在怎样的生态环境之下。通过分辨水中岩石和陆地岩石的特征并进行标识,地质学家划出一条曲线。曲线的一边是大海,另一边则是陆地。在这个曲线的拐角处,就是远古生物的坟场——关岭。

经过研究,地质学者得出的结论是,像关岭生物群这种保存十分完好,种类异常丰富的远古化石库在世界上还是首次发现,尤其是生物群中种类和数量都十分丰富的鱼龙,在其他地方更是近乎绝迹。

关岭,究竟具备什么与众不同的特性,使得众多亿万年前的生物聚集而来呢?两亿年前的关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地质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模仿关岭生物群的生存环境,建造了一个喇叭口状的地貌,以现代海洋动力学的原理模拟海水流动,试图揭开关岭生物合葬之谜。

在水流的作用下,代表关岭的拐角处把冲刷进来的泥沙杂物等保留下来,这很像海洋中的回水湾现象,回水湾中很少会见到动植物,即便是死亡,水下动物被卷入海湾后被海水腐蚀,骨骼也会因水流冲击而无法完整地保存,这说明这些活跃的鱼群根本没有让自己的身体永垂不朽的条件。

然而,在关岭的生物化石中,即使看起来最不经风浪的海百合,也依然能够完好地保持它生前的形态,一些纤细的茎干、柔软的冠部提醒地质学者:即使轻微的海浪拍打,它们死后的身躯也承受不了多久,想变成化石,就更是奢望了。

就在地质学家困惑不解的时候,一块在同一地方发掘到的化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放大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菊石修长的身材,这种现象表明:这个能看到全部身躯的菊石,是竖直地停留在它的水下坟地里,直到亿万年后变成了化石。

显然,这些菊石生存的水下环境是极其安宁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