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贵州关岭史前化石遗址:远古动物的坟场(2)

2009-10-21 10:35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人们不禁又产生了新的疑惑:几亿年前的地球上,难道有像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的海洋吗?为了破解谜团,考察小组开始剖析岩石的物理成分。这时,一个重

人们不禁又产生了新的疑惑:几亿年前的地球上,难道有像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的海洋吗?为了破解谜团,考察小组开始剖析岩石的物理成分。这时,一个重要的发现浮出了水面。

人们看到,这层岩石的颜色深沉,含有炭质,跟普遍存在的淡黄色岩层有着明显区别。经过分析确认,这是典型的缺氧环境的表现。只有在与氧气完全隔离的环境下,才会有这样的岩层出现,有学者立刻联想起了另一块死亡姿态奇特的鱼龙化石。

专家罗永明介绍说,如果是正常死亡的鱼龙的标本,它一般都是侧式保存的,就是它的身体侧面被压扁而保存下来。而现在看到的这个标本,它整个头是仰视的,它的头部只保存了下颌部分,也就是说它是躺着死的,它的身躯是一个非常剧烈的扭动过程,它的脊椎已经极度地扭曲,甚至它的尾部已经甩到了靠头的一侧。这就说明它当时沉到海底的时候还没完全死亡。

水下缺氧环境的发现,最终使专家找到了这条鱼龙离奇死亡的答案:窒息而死。

从窒息死亡的角度推断,这片水域应该是安静到了几乎没有流动的程度。只有这样,水下生物才会出现因缺氧而窒息的现象。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关岭就不是一个开放的海湾,而是一片封闭的水域。

为了进一步求证,地质学者将科学统计得来的资料输入电脑。结果,果真出现了和预想相吻合的一幕。

于是,人们也不难理解,在关岭之外为何很少看到类似的生物化石。因为,它们根本就无处逃遁。沿着这个线索,专家们反复考证,这个隐藏了亿万年的动物坟场的秘密被揭晓了。

两亿多年前,关岭一度与大海相连,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海水逐渐退去,关岭最终变成了一片完全封闭的水域。远古时代,关岭属于热带气候,十分适宜生物的繁殖生长。然而,封闭的环境使得水下空间变得拥挤不堪。一些如鱼龙之类的深海动物,便因此窒息而死。同样由于缺氧的缘故,沉积在海底的生物腐烂速度变得极其缓慢。骨骼还没来得及被分解,新的沉积物就又覆盖上来,使其有效地与氧气隔绝,从而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些不同年代、不同水域、不同种族的生物才会沉积在一起,并且留存至今。亿万年的光阴,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凝固了。

就在人们以为关岭生物群研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地质工作者在清理这些动物坟场时发现:关岭生物群的所有化石,居然都集中埋藏在厚度不到10米的岩层中。

专家王尚彦介绍说,关岭生物群的岩层厚度不到10米,就是5到8米的样子,那么就意味着它形成的时间大概是100万年左右。这100万年对我们来说是很长久,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上说只是一瞬间。

关岭生物群所属的三叠纪,迄今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100万年和两亿年相比,的确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更令地质学者困惑的是:在关岭,三叠纪岩层的厚度为1000多米,可埋葬关岭生物群岩层的厚度居然不到10米,也就是说,在漫长的地质时代,关岭生物仅仅昙花一现地出现在这短暂的100万年之间。

从一些残片的化石上可以看出,关岭生物已经发展成熟,但从事物的进化规律来分析,它应该也有一个逐渐衰败的过程,为什么会没有任何先兆地突然消失了呢?它们究竟消失到哪里去了呢?这一次,地质学者要从这些生物所处的地质时代展开调查。

关岭生物群产生于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二叠纪末期,一颗陨石撞向地球。飞溅的尘埃弥漫在空中,火山、海啸、山崩相继爆发。也有人怀疑那颗陨石是否存在,但学界公认的一个事实是:那个时代,地球上的确发生过一场空前绝后的火山爆发。

地质学家认为,这场浩劫的到来并非偶然。二叠纪末期,延续了两亿年的生物已经到了它们生命力的末端,同时,过度的繁殖也让二叠纪时期的地球难以承受,即使没有火山爆发,也会有其他的灾难等待着二叠纪的生物们。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