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甘肃景泰岩画:远古信息的聚集(5)

2010-02-02 10:37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探索发现
有一条痕迹明显的从山顶岩画通向沟底的陡峭道路,路基较宽,两边还有石头护墙。道路通向沟底的一个遗址,这遗址也许就是一个游牧部落,那么山顶的
  有一条痕迹明显的从山顶岩画通向沟底的陡峭道路,路基较宽,两边还有石头护墙。道路通向沟底的一个遗址,这遗址也许就是一个游牧部落,那么山顶的岩画必然就是他们祭祀神灵的场地或图腾了。
  人物岩画的出现,对这里是古人祭祀场所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岩画上是两个人,一男一女,女的有尾饰。这是古代北方游牧人中最时尚的习俗,也是对动物的模仿或局部的模仿。女人粗大的辫子漂亮的对称下垂,她的颈项细秀,腰肢纤柔,胳膊和手指夸张的修长,尽可能的伸展,双脚外撇,显得天真纯洁、婀娜有致,比较之下,世界美术大师莫迪里阿尼的名画也不过如此。而这位男人,则显得健壮威猛,孔武有力。他们是在跳舞、还是在祈祷?
  在原始艺术中,舞蹈的功能大多是愉悦神灵、自我娱乐、欢庆狩猎成功。如果这里是祭祀场所,岩画上的男女双人舞大概是敬奉神灵的一种仪式。再一种可能是,这是一对巫师,他们在用舞蹈取悦至高无上的神灵,祈祷保佑他们的草原风调雨顺、部落繁盛兴旺。
  在那个时代,并不是每一个猎人、牧人都能以高超的简约手法来进行岩画创作,尤其是这些写实形式的岩画。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些画可能是受过某种训练的魔法师、巫师或者具有“沟通人神关系的特殊的神秘人物”创作的。
  还有一幅费解的大幅岩画。
  景泰县博物馆馆长沈渭显认为:我们的先民都是一些游牧民,他在闲暇时间利用光线在上面凿了这些画,可能都是与太阳有关。以我的理解,它就是太阳图。
  画家阚传好认为:第一个圈圈上面有个小鸟,头嘛,雏形。后面中间那个稍微大一点的是鸟的身子,两边又连带性的出了两个小圈,恰好是鸟的翅膀。后面它那个身子,它两个翅膀,中间一个大的,两个圆的。大圆的后面加了个半弧形是它的尾巴。
  甘肃省白银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苏云来认为:按我的理解,原始图案往往代表的是水。但你发现没有,那个图案里面有个方块,里面画个田字。它似乎给人一种代表田地的感觉,这在彩陶文化里面有,它就表现的是土地文化,也就是田野文化,农耕文化就出现了。所以这里面就喻含着水浇灌了田野,然后崇拜,这种感觉也可能是一种形式,这就各有各的一种看法。
  争论的最后,油画家孟小为和国画家阚传好的说法得到了大家认同:这是一只鸟。
  一只多么美丽的鸟啊!云团式的翅膀,向上奋飞的姿态,寄托着草原上的游牧人对高翔蓝天的渴望,也画出了原始人对飞行动物的羡慕和赞美。
  人类研究岩画的结果表明,岩画真实地反映了岩画刻绘时代、所在地区动物群落和生态环境的状况。景泰县从北到西南的岩画,是否能够诠释景泰自然环境的变化?
  有关专家认为,在大约距今三千年的时候,亚洲北部草原曾出现大面积干旱,游牧部落大规模地南迁和西移,开辟了东起西伯利亚,西至中亚,西亚的亚欧大陆草原交通大道。这条草原路线的东面连接中国,西面则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连接。地处亚欧草原通道东段的景泰地区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自古以来就是草原居民迁徙、角逐、生活的历史大舞台。
  景泰岩画里的大量动物,证明了岩画创作时期景泰的自然环境。那时西边祁连山的雪水浇灌着平缓广阔的原野、东边滚滚黄河滋润着两岸的土地,这里绿草如茵,水天一色,气候冷暖适宜,是一个优良的天然大牧场。随着气候变迁,人口增多,战乱不断,载畜量超过草原承受能力,景泰的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岩画里羊只成群,鹿麂驰奔,猛兽众多的情景,永远留在了遥不可及的古代。那么,景泰的自然环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况愈下的?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