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瓷器】元青花“鬼谷下山”惊现民间,能再创天价神话?(二)(2)

2009-06-29 15:09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张先生:当时专家在我面前讲,他曾经传说,几年前在英国跟我这个一模一样的拍卖是2.4亿人民币。我当时也好奇,听了这个价格,他说是一模一样,我有

张先生:当时专家在我面前讲,他曾经传说,几年前在英国跟我这个一模一样的拍卖是2.4亿人民币。我当时也好奇,听了这个价格,他说是一模一样,我有点好奇。我就把这个,经过鉴定之后,我就决定放在那里,就在他们古今通宝里面看一看。

到此,我们也是越听越糊涂了,鬼谷下山元青花没假,但主人为何先后出现了这么多人。我们在昆明采访的李太寿又是怎么回事呢?

张先生:当时太寿打电话给我了,打电话告诉我,我说我下面很忙,我就委托他在昆明给我做这个节目。

至于为什么主人自己不愿亲自出面而找一个所谓的替身的问题,拍卖公司的总经理说这种情况在收藏界非常普遍。

拍卖公司李总:如果这个报道或者这个东西真的引起了轩然大波,可能会对他的生活,包括事业,包括家庭都会有一些冲击和影响,这些都是无法去避免的。

昆明这件鬼谷下山元青花的调查进行到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真正的主人,并证实了祖传的身世,可王千告诉我们的信息又如何解释呢?

咱们民间有这么一句俗话,同行是冤家,就在我们进行调查的时候呢,我们的耳边就听到了一些话风,这个话风的意思是什么呢,说云南收藏家协会和这家拍卖行似乎有些矛盾,所以说呢这个王千他们的话也可能不足以采信,再加上呢王千入行不久,他又看的是照片没有见到实物,他凭什么就能够一口咬定呢,那么我们又跟汤先生说了,能不能让我们见见您那个罐子呢,可汤先生却告诉我们说呢,真不凑巧,我们家人把这个罐子前几天送给朋友了,所以说呢我们也没有见到,当我们再次找到王千的时候,王先生怎么告诉我们说呢,说绝对这里面有问题,有猫腻,肯定有人在设局,那个罐子根本没有两个,就是这一个,别说只看照片了,就算把这个罐子砸碎了,烧成灰,碾成粉,他都认得。

问:当时在您记忆里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呀?

线索人王千:我看到那个是有黄斑,肯定有。

王千说的没错,这个罐子上确实有很多浅黄色的斑点,除此之外,罐底一个罕见的标记当时也引起了王千的注意。

线索人王千:当时只是觉得特别奇怪,因为当初也不懂这个元青花。干吗一个罐子底下贴一块这个是什么意思,不知道。看到以后就上网查了以后,才知道这是古相博陵第了。

这个罕见长方形凸起物,上面写着古相博陵第5个字。 至于它到底代表什么,真的鬼谷下山的底下有没有,王千也不清楚,只是因为这个标记比较罕见,所以当时引起了他的注意,由此他确定他看到的和我们在昆明拍摄的就是同一个罐子。

对于昆明出现的这件鬼谷下山元青花,目前引发了无数争议,主人说是祖传的真品,又有人说是买来的低仿品,我们深入现场取证,但是口说无凭,双方都得不到有力的证据 ,关于这个元青花的身世仍然是个问号。

回到瓷器本身,其实目前瓷器辩伪的手段很多,有先进的仪器鉴定和传统的眼力鉴定两种,如果我们能拿着这件瓷器到北京的仪器检测机构,或找相对权威的专家近距离的来看,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但拍卖行不允许我们把瓷器带走。

另一方面,在业内很有口碑的王建华老师又不可能来云南亲自鉴定,她说自己多年前曾经走访过民间,看到的全是假的元青花。这使得我们的调查暂时陷入困境。

经过多次沟通,拍卖行坚决不允许我们把这件器物拿出拍卖行半步,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人家对这个东西是相当看重的,而且,这家拍卖行还是一个相当有口碑的拍卖行,人家把我们请来,希望我们来宣传一下这件事情,那么按道理讲他们就不会拿一件一文不值的烂东西来胡弄我们,胡弄摄像机,胡弄观众,而至于说有些专家非要说这个东西有问题的话,我们必须得这个情况的时候呢,保持这个心态要冷静,必须要从一个很公正的角度来看待这件器物。

那么,为什么王建华在没有看到这件器物的情况下就说它是假的呢?

王建华:从我们专业角度来说,主要有四个渠道是可以信赖的元青花,绝对没有疑问的。第一就是窖藏,新中国成立以后,已经有元代窖藏出现了十五处,一共发现八百八十多件元青花;第二个就是墓葬,那么我们解放以后,也有十几处。那么第三点就是遗址,比如说北京后营房遗址也出现了一些元青花,还有扬州的一些遗址。第四点就是传世,传世在我们国内有一些,但是大部分是在伊朗跟土耳其。那么传世的话,就说不是你说传世就传世,应该有一些它的渊源和出处。

目前权威专家认可的元青花里,伊朗和土耳其传世的比较多,因为元青花的诞生和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寺庙的墙壁,装饰,图案都是蓝白相间的,他们喜欢蓝色,绿色等代表生命的色彩。另外一个方面,当地人吃饭的时候常常是一家人围成一圈,用手来抓。为了适应这样的生活习俗,他们会在景德镇定制很多大型的盘子和其它大型的器皿,烧好后直接出口。所以我们目前看到的元青花瓷器上都有强烈的伊斯兰风格,可以说元青花自产生时起,就是外销瓷,很少在中国民间大量流传。

王建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元青花才开始普及到民间,才开始有人疯狂地收集,有人疯狂地做。也许他家里的也许就是比九十年代、八十年代要早,但是,它应该早不过1950年。1950年没有人知道什么叫元青花,他祖上为什么要收呢?我觉得很奇怪。

文物口专家王昆:到了改革开放九十年代初期,大量的改土盗墓,盗坟,出来了很多东西是我们搞专业的人员在博物馆人员不知道的。

王昆,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

王昆:不知道这些东西就流落民间,甚至流落海外,你不能说它没有,这是民间的来源。

王昆认为在古器物的鉴定方面,在没有近距离的见到真正的东西之前,对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的否定。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