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瓷器】元青花“鬼谷下山”惊现民间,能再创天价神话?(三)(2)

2009-06-29 15:23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仿鬼谷下山大师黄云鹏:元青花鉴定它的真伪,无非是从它的造型准不准,胎或釉是不是和元青花一致。青花料发色,有没有元青花的特点。绘画的水平有

仿鬼谷下山大师黄云鹏:元青花鉴定它的真伪,无非是从它的造型准不准,胎或釉是不是和元青花一致。青花料发色,有没有元青花的特点。绘画的水平有没有元青花的神韵,能够形神兼备,那种神韵。另外烧的工艺,烧成条件等等,来鉴定它的真伪。

在任何一个朝代,陶瓷制作是一个团队完成的。行内有句话说,一件瓷器,要经过七十二手,方可成器。就是说一件元青花的成型,要经过若干的工序,若干人的手。

黄云鹏:只要其中几个人对元青花认识不周,或者是随随便便不认真去做,他就要带上自己习惯的动作进去。这些习惯的动作留下的痕迹和元青花本身留下的痕迹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是我们辨伪的要素。

黄云鹏介绍说,传统的元青花烧制工艺已经失传了600多年,景德镇科研人员经过十多年的不懈研究,通过对古代窑址的匣钵和大量瓷片遗存进行观察分析,目前已基本成功复原了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的主要烧制工艺。

黄云鹏:这是元青花瓷器的泥,是高岭土,磁石原料配起来的,炼泥沥干以后就可以精炼了。

元朝在工艺上做了改革,过去单一地瓷器成形,变成了多元的元素配方成形。这些原料都是就地取材,景德镇地区特有的高岭土土质坚硬,耐高温,这样的配方使得大器不易变形,所以才成功烧制了像鬼谷下山这样规格的大罐。

自五代至今,瓷器的成型方法多种多样,而元青花是印坯成型的方法,成型后的器物有一道道旋转的同心圆痕迹。

黄云鹏:古人呢是因为快,迅速,所以不小心会留下不平整的痕迹,我们也要这样的,要快,要迅速,不小心留下来的,那就很象,故意做的就不像了。

青花瓷是釉下彩瓷器,古代的画师用矿物颜料在瓷胎上绘画,浇釉后再进入窑内烧制。元青花鬼谷下山的料目前被证明是从伊朗进口的苏麻尼青料,青花发色清脆,黄云鹏认为这是目前元青花仿制中最难的一点。

黄云鹏:高仿元青花的青花料也必须配置成进口料的发色组成,也要高铁低锰含有砷,这是最关键的。假如没有含砷的,低铁高猛的料画出来的元青花,它的成色是不会像的。

除了青花料,画工是区别真假元青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运笔的速度和轻重会影响到青料的发色,元代都是绘画水平很高的画师参与绘制的,所以真品鬼谷下山具有线条流畅,画风生动,豪放自如,形神兼备的特点。这么多技艺不经过一定的训练是很难掌握的。黄老师告诉我们,从照片上看,昆明的这件鬼谷下山描摹的痕迹似乎有些明显。元代的青花瓷器,尤其是鬼谷下山这样的大型器物,是用浇釉的方法进行施釉的。

黄云鹏:浇釉有什么优点是它表面很平整,而且上下厚度是一致的,它有什么特征呢?它留有泪痕,元青花的真品也有这种泪痕。

元青花内部是用大笔涂釉,因为古人涂得快,所以内釉不均匀,有薄有厚,如果涂得很平整就是新仿品。

这个元青花已经画好了,已经上好了釉了,内釉外釉都上好了,现在马上要装在砂钵里面,到柴窑里烧 ,通过这个垫渣,把砂钵垫的非常平整,把胚体放下去,就不至于整个胚体变形。

仿制鬼谷下山元青花的最后一个步骤进入柴窑烧制,我们常说的古董宝光四现,釉面光滑如镜,温润如玉,光泽柔和的特征,就是古代柴窑烧制的典型特征。这不同于现在普通的气窑烧制,是所有的赝品难以企及的。

就在我们对黄云鹏的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昆明古相博陵第艺术馆的店主赵跟山给我们打来电话,告诉我们自己对于古相博陵第有重大的发现。带着诸多疑问,我们又回到昆明,费尽周折的一番调查,一系列离奇的事件不断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对于毫无史料记载的古相博陵第这个款,赵根山又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呢?

古相博陵第艺术馆馆长赵根山:近十多年来,发现流散在民间的一批非常精美的元代的青花瓷器。但是,没有人可以认定。我先后跑了十多个省,包括上海、北京、江西、安徽等等,对收藏家手上的这批重要文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这批瓷器的数量有大约200多件,造型多种多样,赵根山发现在北方磁州窑的瓷枕上,曾经出现过“张家造”和 “古相张家造”的牌记。而元代青花瓷器牌记就起源于磁州窑,古相博陵第与古相张家造有着历史渊源和继承关系。代表着元代带有牌记的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赵根山还联系了相关科研机构对这批瓷器进行了釉面分析,最终科学检测结果是证明是元代瓷器。在2006年上海国际研讨会上,赵跟山在大会上做了关于古相博林第元代瓷器的报告并发表了相关论文。

赵根山:紧接着在2007年两三个月以后,收藏杂志就把我古相博林第的研究,就确定为元代古相博林第瓷器,就把研究这个去掉了。

赵根山认为目前已发现的13种古相博陵第牌记款识,结束了元代瓷器无款的说法。看了我们带来的这件古相博陵第鬼谷下山的照片,他又将给出什么样的判断呢?

赵根山:这个写的倒是博林第的牌记,但是按照现在来看,这个牌记摆放的位置是不对的。这件东西还要具体地看整个的。

赵跟山认为,要科学的检验一件瓷器的年代,最终还是要到相关科研部门进行仪器鉴定。这件鬼谷下山目前仍在昆明拍卖行的严密保管中,在反复要求下,拍卖行最终同意我们从罐子的底部取一点点粉末带回北京进行仪器检测。这将是我们调查最后的希望。

与此同时,我们又得到了一个惊人的信息,目前在市场上出现的所有古相博陵第瓷器,全是出自景德镇某生产基地,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不得不再次回到景德镇,真正的答案似乎马上要破壳而出,这次的调查能否彻底破解关于这个鬼谷下山的一切谜底呢?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