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玉器】玉器文化(三):通灵神玉(2)

2009-07-11 13:43
来源:镇平一心玉器 作者:佚名
专家于明给我们勾画了古代先人祭祀时的场景: 一个部落遇到重大的事件的时候,比如说战争,比如说农耕,比如说其他的涉及到部落很重要事情的时候

专家于明给我们勾画了古代先人祭祀时的场景:

一个部落遇到重大的事件的时候,比如说战争,比如说农耕,比如说其他的涉及到部落很重要事情的时候 ,他们总要祈求上天,得到上天的回应,他们希望上天给他们做出指示,有可能是部落首领本人兼大巫师,有可能是有专门从事的大巫师,穿上一件法衣,这件法衣外面,就缝缀了很多“红山文化”的玉器,比如说有弓玉形佩,有小鸟、龟、猪龙等等,然后他开始做法,他要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要直接和天对话,他就通过身上这些玉器来和天对话,通过他身上的这些玉器传达给天上,比如说他就问我明天去打这个战争,我们能不能赢啊,这个时候他是一种昏迷状态下的问,这个时候呢,上天通过他身上的这些玉器告诉他,说明天你可以去打或者不能去打,这时候他完全是没有意识的,他说出很多话,旁边部落的很多人就听到这些话,分析出结论,他清醒以后就领着大家拿着各种武器就去战争,打胜打败是另外一回事,是上天决定的。

人们有理由猜测,在那个还没有进入王权统治的时代,在远古盛大的祭祀活动中,神圣的巫师在人们的簇拥下,高高举起那象征着上天意志的玉器,祈求着上天能通过这些通灵的神器,把福祉降临到他们身上。

“红山文化”的代表玉器还有玉箍型器,是一个上大下小的椭圆形圆筒,对于这种玉器的用途曾有过各种猜测。

有人认为它是套在手臂上的一种装饰物;有人则认为它是一种实用的器具,是用来舀稻米的。现在有了一种更合乎情理的猜想,由于这些玉箍型器大多出土在死者的头部上方,而且在玉器底部有两个小孔,专家认定它应当是束发的器具,那两个小孔可能就是用作别发簪的。

专家于明认为,做法的时候,把它放在脑后,做法晃动头的时候,它随着头而晃动,是这么一个功能。

勾云型器也是红山文化独有的玉器,它大多出土在死者胸前,背面有穿孔,专家推测,这应当也是缝制在衣服上的一种大型法器。

于明介绍说:大巫师做法的时候呢,他一定要戴一个弓玉形佩,这个弓玉形佩很抽象,经过我个人研究,它象征着风、象征着云,象征着无穷无尽的天,这个佩一定要佩在身前,然后他主要通过这个佩来通天。

另外,在“红山文化”中还出土有玉鹰、玉鳖等小玉器,这些玉器对自然界动物的模拟非常神似,而它们的用途无疑也是祭祀中的一种神器。

据专家掌握的数据,目前发掘和传世的玉琮有300多件,不同的专家对于玉琮的用途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它们的种类竟然多达20 多种。

如果说“红山文化”中的玉器主人是享有至高权利的巫师,那“良诸文化”里玉器的主人又是谁呢?如果它们也是传说中的巫师,两处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造型为什么会截然不同?难道它们有着更特殊的寓意?

就在良渚这片区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几千件玉器,它们用复杂的工艺制作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陪葬在墓主人的周围。玉琮是“良渚文化”中最常见的玉器。

这些玉琮虽然高度和大小并不一致,但基本的造型都是内圆外方的柱状体。它们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在当年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古人需要用原始的工艺,经过长年累月的琢磨打钻才能制作完成。

专家对于玉琮的研究也是经年累月,答案不尽相同。

有的专家认为玉琮是神吃的肉片;而有的专家认为它代表饮食生活中所使用的烟筒;还有的专家认为它的外形是从手镯演变而来,是手镯的一种变化物。

 

另一些专家则把它与生殖崇拜联系在一起,古人把男性的生殖崇拜物称为“祖”,玉琮的中间是空心的,应该是一种盛放生殖崇拜物的套盒。但相反的意见却认为,玉琮中间的空心恰恰表明它与男性生殖崇拜没有关系,它是女阴崇拜的代表。

更多的专家倾向于这样的意见,他们认为,内圆外方的玉琮,应该代表着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玉琮的内圆代表天,外方代表地,而中间的圆孔表示天与地的沟通,古人这种天圆地方的观念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的晚期,比如,祭天的天坛是圆形的,而祭地的地坛是方形的。

但是,也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古人虽然有天圆地方的观念,但是这种观念是否在5000年前就已经产生了是值得商榷的。

具体到玉琮的实际用途,不同的专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专家认为,在祭祀时,玉琮的中间会插上一根木棍,它的功能是沟通天地的天地柱。

如果这种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在出土玉琮的墓葬中,还同时出土了大量的玉璧,它们与玉琮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专家发现,几乎所有玉璧的圆孔都与玉琮的圆孔差不多大小,这个细节让一些专家提出了一个猜想,他们认为在祭祀时,玉琮和玉璧的中间会用一根木棍把它们串联起来。

一种观点认为,在祭祀中,玉琮和玉璧应该是联合起来共同使用的。

也有专家对这种玉琮玉璧联用的说法不以为然,他们的理由是,在墓葬中玉琮和玉璧的数量很难匹配,有时候玉琮的数量大大超过玉璧,而有的时候情况又恰恰相反,如果是用玉琮和玉璧联用祭祀,那到底是一个玉琮佩几块玉璧,还是一块玉璧佩几个玉琮呢?这种推测好像也很难自圆其说。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