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更重要的证据是,几乎所有的玉琮都制作的极其精美,而玉璧则要粗糙的多。
专家们众说纷纭,关于玉琮和玉璧的用途,谁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有一点他们没有异议,无论这些玉器的具体用法是什么,但毫无疑问,在当年它们不是实用的器具,而是祭祀仪式中的一种神器。
如果说“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是祭祀用的神器,那在玉琮表面刻画的一个像人又像兽的图案,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几乎在所有的玉琮上都刻有这样的标记?甚至,这种标记还出现在其它不同种类的玉器上?它是一个氏族部落的标志?还是有其它的寓意呢?
研究员古方介绍说:玉琮的图案比头发丝还要细,你不知道是怎么刻出来的,那时候第一没有金属工具,第二没有车床,它那么细的东西,你用肉眼都很难看清那个纹饰,怎么做出来的现在不知道,也没法复原。
通过在摄影机镜头下放大的图像,从整体来看是一个神人骑在一只怪兽身上。
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神人面部的五官,大小套合的圆圈代表神人的双眼,圆圈两侧的细线表示眼角,中间是鼻子,下部的方格代表张开的双唇和牙齿,神人的头上还戴着一个高大耸立的头冠,头冠上的细线代表着五彩的羽毛,神人和兽面之间是它的双手,肘部弯曲成一个奇特的形状,十指分开伸向兽头,兽面的五官也被抽象和夸张处理,最下端是兽的双爪。
神人兽面像的整体形象就像是一位面目庄严的男子,头戴羽冠骑在一只巨大的怪兽身上,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如此复杂的图案,竟然是在几厘米的范围内刻画的。
专家认为,神人应该象征着巫师,下面的怪兽是一只巨大的老虎,它的含义是巫师骑着正在疾驰中的老虎,上天周游作法。
在其他出土玉器上,专家还找到了巫师头戴羽冠的证据。
几件玉器虽然形状完全不同,但都被称作玉冠饰,出土时,它们都摆放在死者的头部位置。
专家推测,它应该是当年的部落首领佩戴的头冠,玉冠饰上的圆孔可能就是用来插嵌羽毛的。
在当年,掌握着祭祀神权的巫师通常也是一个部落的军事首领,而陪葬在墓中的玉钺则是这种军事统率权的象征。
当人们总结“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用途时发现,这一时期的玉器与后世玉器的性质截然不同,它们代表着一个神秘的巫玉时代。
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杨伯达认为,我觉得他任何的军事行动、生产、狩猎、种植和解决氏族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巫玉神。
人类文化学者这样推测巫师出现的原因:当生产日益发展,聚集在氏族部落里的人口越来越多,财富上的不平等出现了,这个时候需要更高程度的凝聚力,而原始宗教可以激励人们忠于一种共同的事业,大规模的宗教献祭活动促使了巫师的出现,而掌握神权的巫师,同时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们也正是后世帝王的前身。
就这样,当原始的玉器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一个部落的力量被凝聚了起来,他们投身于这种复杂的原始工艺,把自己的生命和信仰,倾注到每一件玉器的制作之中。
当他们在巫师的召唤下一次次走向祭坛,焕发着神秘光芒的玉器就无可阻拦的成就了史前社会最辉煌的一个文明。
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明认为,正因为有了玉这个时代,人们在重大事情上很快就会统一思想,这对于当时进行的战争、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走到距今3000多年的时候,史前部落生活的土地进入了一个王权统治的时代。
玉器身上沟通神灵的功能逐渐消隐,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充满威严的王权之路。
历时数千年的古代玉器,也从巫玉时代走到了王玉的时代。
(责任编辑:博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