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墓出土的755件玉器中,有妇好生前使用的化妆用品,身上的佩饰,还有玉礼器,它们不单是精美的装饰,更重要的是神圣王权的象征。
大型的玉簋是当年最贵重的一种玉礼器,在神圣的祭祀仪式中,它们会被摆放在显要的位置,而长达半米的玉戈,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军事统帅权,即便是精巧细小的配饰,也同样是王权的代表,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平民不能拥有玉器,这些玉器的主人只有一个,那便是商王朝的王室贵族。
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些王室的专属品,它们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玉器本身,它留给我们的是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而专家们的读解也总有新的发现。
妇好墓中出土的小玉人,在专家看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让后人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祖先的模样。
陈志达研究员介绍说:你把一个人都雕刻出来了,那么他的头饰是怎么样,发式怎么样,他的衣饰怎么样,穿的什么衣服,穿了什么鞋,什么腰带,这都是很重要的资料,因为在文献上这些是找不到的。
出土的十几个玉人,每个人的造型都不相同,上面的穿着和发式也各具特色。每件玉人的姿势给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最直观的资料。
这些玉人大多双膝跪在地上,臀部依靠着脚后跟,这种坐姿古人称为“跽坐”。它是在椅子凳子之类的高型坐具出现之前,古人最通行的一种坐姿,直到今天,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还沿袭着中国古人的起居习俗。
古人的发式和着装也非常独特,当年,一个电视剧组为了拍摄《封神演义》的故事,专门请陈志达先生审核了演员的服装和发式,而其中的依据就是商代的这些小玉人。
而当年沈从文先生为了撰写《中国古代服饰史》,也专程到考古所研究这些小玉人。陈志达研究员回忆说:他一看以后,哎呀,太好了,他就怕掉在地上,非常小心,他来参观过的,在考古所的食堂里面我接待他的。
仅仅从玉人反映出的形象上看,商代的先人就有多种不同的发式。
有的头发梳成长辫子,盘在头顶上,有的把头顶中部的头发梳成辫子,绑上发带,垂在脑后,而头顶的四周则留一圈均匀的短发,有的把头发梳成两个对称的发髻。
针对不同的发型,古人还佩戴不同的头冠,它们的作用既为了束发,同时可能也有某种象征意义。
玉人的着装也是各具特色,有的是交领长袖,腰上还围着一道衣带,有的在下腹部悬挂一块“蔽体”,也就是俗称的遮羞布。
专家感到的困惑是,为什么在同一个墓葬中,出土的玉人面貌各异,同时还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它们的原型都是谁呢?
专家推测,玉人不同的发式和着装,可能和玉人不同的年龄和性别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反映当年不同的社会阶层。
有件玉人头戴头冠,神情倨傲,身上穿着纹饰复杂的衣服,腰上还有一个宽柄的佩饰,她可能是当年的贵族,也可能就是墓主人晚年的形象。
陈志达研究员介绍说:就这个玉人最讲究了,也最好,头饰、冠饰、服饰都是比较好的,我们推测,可能是不是妇好本人的雕像。
而有一些玉人赤着脚,仅仅系着一条遮羞布,很可能就是当年的奴隶。
最奇特的是一件阴阳玉人,它的正反两面分别被雕刻成男性和女性的形象,女性的双手放在腹部,男性的双手放在胯上。两个玉人酷似两个幼龄的小孩,他们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陈志达研究员介绍说:这大概有十多厘米,它是浮雕的,一面是男的生殖器,一面是女的生殖器,它没穿衣服裸体的,肋骨、胯骨都有,没有衣纹,为什么说是男女呢,因为它生殖器不一样,你一看就看出来了。
玉人的双脚分别刻出一个短短的榫头,专家判断,这两个榫头是为了便于把玉人插嵌在某种器物上,可能在祈祷生育的祭祀活动中,人们可以供奉祭拜。
在古人的观念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就是一个阴阳合体的造物神,商代的阴阳玉人或许也正是源于这种观念,它可能就是一个代表生殖崇拜的神灵。
同样在商代,在江西的另一座大墓中,还出土了另一种形象的玉人:玉人侧身蹲坐,有宽大的耳朵和鹰勾似的鼻子,下身遍布羽毛状的花纹。
有专家认为,这是鸟和人的结合体,因此又被称为“羽人”,也有的推测源于少数民族的形象。
最奇特的是,玉人的脑后有三个套环,这是一种非常高难度的工艺,玉雕艺人称为“掏雕”。
陈志达研究员介绍说:很复杂,它的套环不能是一个一个套上去的,环都是连着的,好像没有一个缺口可以套进去,它是用整块玉料雕出来的,工艺非常复杂。
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于明介绍说:当时能把一整块料,通过横竖两个段面不同的切割,最后,能料动起来成为活环,这在当时是一个技术上的革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
这件玉人的出土,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商代高度发达的玉雕工艺。
在妇好墓中,商代玉工还把先进的玉雕工艺用在制作一些实用的玉器上。
一件像铲子一样的玉器,其实是一个砚台,出土的时候,砚台底部沾满了鲜红的朱砂,这该是出土年代最早的砚台了。
而一件形状像石臼的玉器,并不是加工粮食的工具,它的体形比杵米的石臼要小得多,出土时,臼底也保留了大量的朱砂,专家推测,这是研磨朱砂的工具。
套环形状的玉器叫玉射,也就是今天所称的扳指儿,这是古代张弓拉弦的用具,玉扳指儿中间的空心刚好可以套入成人的拇指,而上面的凹槽是勾拉弓弦的。
卢兆荫研究员介绍说:射箭的时候戴在右手大拇指上拉弦,因为拉弦如果不戴一个东西的话,手会很疼的。
在当年,把一件玉器掏制成这么薄是相当困难的,这是中国最早的一件扳指儿的实物,它遥远的年代让后人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在后世的玉雕工艺中,有一种独具匠心的手法叫“俏色”,这是玉工凭借自己独到的艺术眼光,利用天然玉石上的不同色彩,通过巧妙的设计,把天然美与艺术美融于一体的高超技艺,而让人惊讶的是,早在商代,玉工就已经创作出了浑然天成的俏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