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玉器】玉器文化(五):玉的礼仪(3)

2009-07-11 14:15
来源:镇平一心玉器 作者:佚名
汉代之后,虽然玉组佩已经渐渐简化,但是君子佩玉之风依然沿袭,不仅王室贵族佩戴玉佩,就连他们身边的奴婢也不例外。 只是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

汉代之后,虽然玉组佩已经渐渐简化,但是君子佩玉之风依然沿袭,不仅王室贵族佩戴玉佩,就连他们身边的奴婢也不例外。

只是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玉组佩有繁简和优劣之分。

1983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的发掘,让后人看到了汉代最完整的玉组佩。墓中出土了11套玉组佩,其中,以南越王赵眜的玉组佩最为精美,它一共由32件不同质料的玉器组成,长达60多厘米,是目前汉代玉组佩中最华丽也最复杂的一套。

而其他的玉组佩则分属于南越王不同的妻妾,它们生前的地位直接决定了死后随葬玉器的等级。

其中最受宠爱的右夫人,不仅拥有两套玉组佩,而且精美程度也仅次于南越王赵眜。

在汉代还流行一种单独佩戴的心形玉佩,它的名称是因为它的外形酷似鸡的心脏。在当时,不论男女,都佩戴这种玉佩。

河北满城汉墓中,诸侯王和皇后的墓中,分别出土了一件心形玉佩,它们看起来就像一对完美的组合,或许还有心心相印的寓意吧。

这种心形玉佩的前身,其实是古代用于勾弦射箭的玉扳指。古代王室子弟长到能骑马射箭的时候,便要随身佩带这样一件玉扳指,商代殷墟的考古发现让后人看到了距今年代最久远的玉扳指。

此后,实用的玉扳指逐渐演变,成为了造型独特的心形玉佩,在江苏徐州的狮子山汉墓中,出土了一件过渡时期的心形玉佩,从中还能看出它们演变的痕迹。

在汉代的各种玉佩中,最独特的莫过于那些玉舞人了,每件玉舞人似乎都让后人看到了汉代优美乐舞定格的那一瞬间……

这些年代久远的舞者,身姿纤细婀娜,长长的裙摆拖曳在地上,而其中最显眼的是那高高飘举的长袖,古人所谓长袖善舞,或许正是这种舞者的形象吧。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音乐舞蹈繁荣发达的时期,当时,朝廷设立专门主管乐舞的乐府机构,而在皇宫里,众多的后妃就是以能歌善舞著称的。身轻如燕,能做掌上舞的赵飞燕,便是缘于这个年代的传说。

卢兆荫研究员介绍说:装饰没有其他目的,因为汉代贵族妇女喜欢唱歌跳舞,后妃们经常都有这个才能的,所以这个乐舞在汉代非常流行,这也可以证明汉代的音乐舞蹈是很发达的,连玉器上面都能够体现出来。

汉代之后,历史又进入了一段动荡的时期,从周代兴盛起来的君子佩玉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一度低迷。

到隋唐之后,最有代表性的组玉佩再次兴盛起来,而这与儒家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联

卢兆荫研究员认为,儒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玉文化也就在中国一直传承下来,应该说是几千年以来,从来没有断过。

在当时的画像上,可以见到组玉佩的形制和佩戴方式。

这一时期,人们更注重的是一种世俗的趣味,当年繁复和森严的礼仪不复存在了,玉器成为财富的象征,审美的艺术。

而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愿意在身上系挂一件温润的碧玉,它不代表身份和等级,也没有礼仪的束缚,人们寄予其中的只是一种最普通的美好愿望,或许也有对久远玉文化的怀念……

(责任编辑:博古架)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