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玉器】玉器文化(七):玉满人间(3)

2009-07-11 14:44
来源:镇平一心玉器 作者:佚名
一种玉器作品被称为玉山子,它是清代独创的玉器样式。玉山的体积巨大,人们用浑然巨制来形容。 一个高达两米多、重量超过5000公斤的庞然大物,再现

一种玉器作品被称为玉山子,它是清代独创的玉器样式。玉山的体积巨大,人们用浑然巨制来形容。

一个高达两米多、重量超过5000公斤的庞然大物,再现的是当年大禹治水的场面,上面涉及复杂的人物和山林的造型,据记载,历时10年才制作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和复杂的工艺,在今天的研究人员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赵永魁介绍说:他做那个《大禹治水》做了10年,10年现在也想不出怎么做出来的,所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因为现在如果给我们那么大的东西,不让我们使用电动工具是做不出来的。

今天的玉器艺人在制作这种玉山作品时,仍然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而他们却拥有着比清代手工艺人远为先进的现代工具。

今天的电动工具有各种形制的钻头,而且凭借电力能源,可以轻易地进入玉山的各个部位,而在当年,人们使用的是一种叫砣机的琢玉工具,琢制玉器时,砣机是固定的,玉工必须不断变换玉料的角度,才能把一件玉器琢制完成。

那么,面对重达数吨的玉料,仅仅凭借人力和简陋的手工工具,巨型玉山如何才能完成呢?

专家赵永魁说:它是拿不动的,只能把它吊起来做,但是工具就是这个,你怎样靠近它是个难题,所以这也是一个尖端技术,到现在没有解开这个谜。

这些玉山子的玉料来源,也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据文献的记载,清代的玉料供应,主要来自新疆的和田地区,从京城到和田,其间相距5000多公里,而这种重达数吨甚至数十吨的玉料,必须到终年积雪覆盖的高山上采集,其间开采的困难和运输的艰辛让后人几乎难以想象。

据记载说,运送这样的大型玉料,需要特别订制数丈宽的大铁车,动用上百匹马,数千人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其中的艰辛和危险是非亲自经历无法体会的。

在当年的这种运输条件下,行进的速度是可想而知的,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以每天十多里路的速度缓缓向前推进,万里之外的京师似乎是一个永远望不到尽头的终点,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长途跋涉,一块玉料运送到京城,往往需要3年多的时光,再加上之后的设计、制作,玉山作品的完成,足以使一个幼小的孩童从人生的童年步入人生的壮年。

正是这种巨大人力和物力的耗费,清代玉器进入了一个极其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在新疆地区的雪域高山上,每天同时会有几千人在山上作业,而从京城到和田的万里征程上,每年要运送数千公斤甚至数万公斤的玉料。

玉料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师重地,或者转运到全国各地的制玉重镇。

史籍上说,当时的苏州、扬州一带的制玉作坊,几乎昼夜不停的传出淅淅沙沙的琢玉之声。

各地的能工巧匠更是竞相翻新工艺,较量精工细作,玉器作品一时蔚为大观。

这一时期,有皇室贵族专门使用的饮食玉器,喝酒的杯盏,茗茶的玉壶,还有进食的餐具,这些玉器大多成组成套,成双成对,其中最精美的有错金嵌宝石的玉碗,史书上说,这是一件朝廷举行大典时给群臣御赐奶茶专用的玉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把玉器做成薰香的香炉,照明的烛台,甚至还有浇水的花浇,和放在卧室床前的痰盂。

文人墨客使用的文房用具也被做成玉器,有笔筒、笔洗、笔架、镇纸等等,有的华贵富丽,有的清新淡雅,它们既是实用品,更是雅玩的珍藏。

象征吉祥的各种玉器也大量出现了:三只羊的组合象征着三羊开泰,灵芝寓意长寿,最有特色的是一种玉如意,在清代,它是最为流行的一种吉祥物。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认为,如意是完全出自和尚挠背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变成如意的。

清代流行硬木家具,各种与硬木组合而成的玉家具也应运而生了,玉工把琢制出不同图案和造型的玉片镶嵌在家具上,成为清代独具特色的一种玉工艺。

可以说,在清代,玉器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玉器的纹饰和器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

从隋唐之后开始兴盛的世俗化趣味,到这一时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乾隆逊位100多年后,清代玉器的风尚为之一变。一种在玉文化史上默默无闻的玉料突然之间身价倍增,它的声望几乎超过了传统的和田玉。

这种变化的原因,竟然是由于一个女人的特殊喜好。在清末的时候,这位名义上的女皇帝控制着整个大清王朝,在她主政期间,清澈透亮的翡翠成为她的最爱。中国不出产翡翠,它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今天缅甸的北部,当年,慈禧太后专门下达谕旨,命各省官员大量进贡翡翠,而后宫的嫔妃也纷纷效仿慈禧太后,佩戴翡翠首饰,如此上行下效,到清末的时候,翡翠的身价一跃而起,超过了传统的和田玉。

古方研究员认为,慈禧一个人,带动了全国都在找这个东西,那么,你全国都需求这个东西,它从开采到制作就刺激了这个规模的发展。

今天,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玉器更多的成为了人们喜爱的首饰制品。有人收藏玉器,有人佩戴玉器,而凝聚着古老文明的古代玉器,则在博物馆的陈列室里,向游人传达着远古的信息,玉器的文明似乎已经渗透进了这个民族的血液之中。

今天的玉器,在人们的生活里,或许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一种审美的愉悦,一份美好的祈愿,除此之外,或许还有对久远历史的追忆,和对古老的中华玉文明的内心深处的传承。

(责任编辑:博古架)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