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消失的邛都国:尘封在历史的缝隙中(2)

2009-07-20 14:2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大石墓与它的谜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安宁河谷,有一种少有的奇观:在浅山之间,耸立着五座用巨石砌成的坟茔。这些坟茔的墓槽宽1~1.5米,长4~

大石墓与它的谜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安宁河谷,有一种少有的奇观:在浅山之间,耸立着五座用巨石砌成的坟茔。这些坟茔的墓槽宽1~1.5米,长4~10米,四周用大石嵌砌;墓槽上部平铺5~8块扁平巨石。

这种巨石墓,在中国只安宁河谷的攀西才有,可以与“�(bó)人悬棺”相媲美。除米易县,在安宁河畔的西昌、德昌等地也有这种神秘的巨石坟墓。这种坟墓被称为大石墓,当地人则称之为月鲁坟。月鲁,据说是一位力大无比的天神。他的指甲和毛发脱落下来时,地上的人们必须建造坟墓埋葬,于是,安宁河谷就到处有这种大石墓保留下来。还有人说,大石墓是明朝初年反抗朱元璋而被杀的月鲁贴木儿的葬身之地。但这个说法无法解释为什么有许多大石墓在当地出现。当地的一些彝族人则称大石墓为“濮苏乌乌”,说大石墓是彝族的祖先进入攀西前,居住在这里的一种矮人居住的石头房子。而一些汉族人则将大石墓演绎成了仙人洞,说里边住着神仙,人们有什么危难,只要在大石墓前敬香烧纸,神仙就会走出墓来帮人渡过难关。

这些当然都是神话和传说,没有科学依据。随着考石发掘和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石墓的神秘面纱才逐渐揭开。

大石墓确实是坟墓的一种特殊造型。这种坟墓,采用天然石块垒成墓室、墓道,再以平整的大石为顶,所用石块都非常巨大。在大石墓中不止埋葬一个人或一对夫妇,而是按亲缘关系,整个家族或部落男女老少同葬一墓,人人无棺椁,无分隔。同一家族或部落的人很少同时死亡,因此,需要多次开启墓门将不同时期死去的人放进家族的墓中安葬。随葬品大多是装饰品和简单日用品,时代比较早的大石墓有陶器随葬品,晚期则有一些金属制品随葬。

大石墓采用巨石作材料,而这些巨石都未经人工加工,重的达上万斤,轻的也有数千斤。即使在今天,如果不借助机械,也没办法挪动这些巨石。那么。当年建造大石墓的人又是怎样用这些巨石建造坟墓的呢?原来,他们在墓旁修了一条土做的坡道,再用绳索、滚木、撬棒将巨石通过坡道拖到预定位置。

大石墓的使用时间比较长,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最早是从春秋中期开始,最晚是到西汉末年消失,一直延续了500多年。

那么,是什么人建造了这些大石墓呢?通过多年的研究,专家们认定,大石墓墓主就是曾经在《史记》中留下踪迹,却不知其来源和去向的邛都人。

西汉末年,汉武帝降服邛都国,设置了越�郡。后来,邛都人的首领任贵杀死了越�太守,自封为邛谷王。汉皇没有降罪于任贵,反而承认了他自取的封号。这一方面是因为邛都位置偏远,一方面也是因为邛都的势力比较大。

当年,邛都人就居住在攀西地区,他们是这一地区最大的民族,而位于安宁河谷的西昌在古代就叫做“邛都”,其旁边还有一个叫邛海的高原淡水湖。这一带就是邛都人的聚居之地。大石墓中出土的稻谷、稻叶痕迹和铜镰以及在安宁河谷内发现的几处大石墓遗址附近的房屋建筑遗迹等,都与邛都人“耕田,有邑聚”的记载相吻合。

从大石墓的墓葬形式看,攀西地区所存大石墓有200多座,按每座墓葬入80~90人计算,入葬的人数在两万人左右。

根据《华阳国志》记载,邛都人后来被编成“七部营军”,驻守在安宁河谷。那时,他们已经放弃了用巨石构筑坟墓的习俗。那以后,邛都在文献中便杳无踪影了。

大石墓中出土的兵器非常少,而且很小,邛都旁边的古蜀国、滇国等则都是用大量青铜兵器武装起来的剽悍民族。那么,邛都人是如何在安宁河谷安居了四五百年的?邛都人是什么人种,从何而来?他们最终是彻底灭绝,还是融入另一个民族,或者是演变成了今天的哪个民族?蜀、滇的王都有自己高级别的墓葬,为什么邛都国的王始终与他的同胞长眠在一起?虽然有关大石墓的谜团已经揭开了不少,但在谜底没有完全揭开之前,对大石墓的探索不会结束,对邛都的寻访也不会结束。

邛都国大事记

汉武帝时,邛都被西汉征服,设邛都县。不久,邛都国塌陷,成为沼泽汪洋。

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邛都反叛,汉兵自越�(guī)水兴师讨伐,杀死邛都王,将邛都改为越�郡。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