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奇怪葬式的大石墓,寻找古代邛人的踪迹(一)

2009-06-22 11:04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在四川大凉山地区,散落着数百处巨大的石堆,这些石堆下隐藏的墓葬,让我们对已经消失的邛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编者按:在四川大凉山地区,散落着数百处巨大的石堆,这些石堆下隐藏的墓葬,让我们对已经消失的邛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在中国四川省西南的安宁河谷流域,至今仍散落着数百处这样巨大的石堆。据当地人传说,早在远古时期,一些非比寻常的人将这些巨石搬到了这里。1975年的一天,一支考古队来到了这里。无意间,考古队员在巨石下面,发现了一个满是淤泥的大坑。而随后长达30年的发掘,将陆续为世人揭开这些巨石的秘密。

1975年春天,由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省博物馆和西昌县文化馆所组成的“四川省安宁河流域联合考古调查队”,在西昌市正式成立。

当他们最初来到这里时,考古队首先发现了这座由众多巨大石块组成的石堆,眼前的这些巨石曾让他们认为,这是一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

在清除坑内的泥土时,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些砂红色的陶片。而张正宁所提到的奇迹,就位于这些陶片的下部。

接下来,考古队员在这里发现了一些零散的骨架。经过初步判断,他们认定是人体的骨骼。可巨石间为何出现这么多的人体骨架?这些骨架和眼前的巨石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人体骨骼的出现,或许可以说明这里并非是一座建筑遗迹的基础,而极有可能是一座珍贵的古代墓葬。

在考古学上,墓葬的种类有砖石墓、土坑墓、火葬墓、崖葬、石棺葬等,但这个墓是以大石为主要载体砌成的,用大石来覆盖墓顶,考古队就给这个古墓起名叫做大石墓。

随着大石墓的被发现,考古队的工作重心由新石器遗址发掘,转向了对大石墓的调查和研究当中。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对安宁河流域大石墓的考古工作拉开了序幕。

西昌位于中国四川省的西南部。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曾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作为川滇两省的结合部,它又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如今,两千多年的古城依然散发着它浓郁的文化气息。当历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次即将开始的考古行动,将为这座城市的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伴随着大石墓考古发掘的深入,考古界掀起了一股大石墓研究的高潮。而多年来,围绕着大石墓主人的身份和族属,专家们也曾产生过诸多猜想。为此,凉山州文物部门做出决定,准备再次对德昌境内的洼垴一号大石墓展开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工作。这将是继首次发掘大石墓30年后,当地文物部门会同国内知名专家针对大石墓所展开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考古行动。目的就是在于证实多年以前,专家们对于大石墓主人的身份和族属所产生的种种猜想。

隐藏在热闹的西昌市区里的这栋老式建筑,是凉山州博物馆的所在地。作为大石墓新一轮考古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馆长刘弘正在为即将开始对洼垴一号大石墓的考古行动做着周密的准备。

直到今天,考古人员相继在安宁河流域7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有232座大石墓。它们主要分布在安宁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和山坡上。近30年来,考古人员已经对其中的47座大石墓进行了集中发掘。

在对多处大石墓的发掘清理过程中,考古人员先后在现场发现了这种用来割取谷穗的半月形石刀,还有铜镰等农具。这些迹象能否说明大石墓的主人,曾是一个从事农耕的民族呢?而接下来对洼垴一号大石墓的发掘工作,能否证实30年前,专家对石墓主人的身世之谜的种种猜想呢?

今天的西昌古称“邛都”。在西昌市的南面,有一个巨大而且秀美的高原淡水湖泊,人们称之为邛海。据西昌地方志记载,历史上这一带也曾经是邛人的聚居之地。这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素有“川西南粮仓”之称。《史记·西南夷列传》中也有“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的记载。

在翻阅史籍查找有关邛人的记载时,专家们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历史上关于邛人的记载大多都是寥寥数语,来源也不过是战国至先秦以及两汉期间的零星记录。但在东汉以后,史料中就再也找不到关于它的任何记载了,难道邛人就这样神秘地消失了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