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鲜为人知的大堡子山,一场罕见的群体性盗掘古墓事件,一批流散世界各地的珍贵器物,一些人、一些声音,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西垂陵区,国人痛心疾首的千古遗恨。
礼县,地处甘肃省山大沟深的南部地区。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国家级贫困县上,诚实善良的五十几万农民精打细算地与穷苦进行着艰难的抗争。
二十世纪末期的几年时间,礼县一时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大国名声鹊起的原因却来自于一场令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普通有良知的老百姓都深感痛心的盗墓风潮。这场“古墓浩劫”堪称千古遗恨。
据公开的文字记述,1987年,礼县部分乡村的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四处寻找、悄悄开始了一股挖掘“龙骨”的地下活动,将其作为名贵中药材出售,换取钱财。
所谓“龙骨”,其实就是大型的古生物化石。
挖掘龙骨很快成为一时风潮,由礼县波及邻近的天水市、西和县的数十个乡镇,蔓延西汉水流域一百余公里及其主要支流。期间不断传出有人挖龙骨时挖到古墓、得到宝藏的消息象风一样快地传播各地,也风一样快地引来了一些不法文物贩子。他们最初以低廉的价格搜罗流散在农民手里的零星古董、继之以越涨越高的现金坐地收购出土文物。对穷困有切肤感受的农民深知“一分钱难死个英雄汉”的硬道理,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那些锈迹斑斑的铜壶烂罐、一小块渗透土沁的玉石片竟然能够轻而易举地卖到三五万元钱,这种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暴利,不啻是多少代人渴望早上出门,把挡路的石头踹上一脚、石头立马变成金疙瘩一类的美梦眼下果真变成了现实。
“若要富,挖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龙骨,很快就被人置之脑后,忘得一干二净,再也没有人指望依靠它发家致富了。
关于礼县盗掘古墓的起因,还存在另一种没有见诸文字的说法。
赵小钧,作曲家,礼县永兴乡龙槐村人,近年一直在搜集礼县盗墓活动的资料。
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赵小钧介绍:盗墓是从90年开始的,也就是在我们村的村头河边小时候上学时有一个乌鸦洞,从那开始,据说盗出来了七个鼎,六个簋,其中有两个方簋,四个圆簋。
无论起因怎样,个别农民通过盗墓的确有钱了,而且是突然间有了很多很多的钱。
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赵小钧介绍:有个小伙子就刚才讲的那个榆树坡上的车马坑,他盗完以后晚上文物贩子给他把钱一分,他把钱装在自己的衬衣里面,扎的腰带,拿到他们家里面站到炕头把衣服一提,把钱全部落在炕上到时候,把他父亲吓哭了,他的父亲想他的儿子肯定在哪偷盗了,他父亲就下炕去悄悄的把大门锁上,就开始盘问他的儿子,说你是不是偷盗了,哪儿来的这么多钱,儿子就讲说是挖古墓卖的钱。
个别农民的瞬间暴富,刺激了更多农民的致富欲望。一场肇始于“先富起来”的脱贫梦,很快演变为部分村庄大规模的盗掘古墓,而且来势迅猛,极为罕见。
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赵小钧介绍:到了我们的五号墓据说七八个人文物的数量背了一晚上,鼎里面可以藏一个小孩,因为他们这次参与的人数是当时是最多的一次,这个消息就再封锁不住了,这就全村全民皆兵,能拿起一个铲刀的小孩都上山了,而且八岁的小孩可以认出墓土。
隐藏在幕后的不法文物贩子以金钱为诱饵,推波助澜;当地的不法农民为挣钱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把礼县的古墓推向了毁灭性的灾难。
这是一个大型炭墓坑,盗墓者把力出尽了,用背斗从盗洞里往上背土,修的台阶,深的挖不出来了,就点着了,点着光炭就烧了一个月。
盗墓者利令智昏,几近疯狂。如果出去盗墓,没有收获,回来时竟然就会把铁锨反复抛向空中,砍断有线电视线路,以发泄心中的怨恨。
渐渐盗墓的中心地址集中到了礼县永兴乡的大堡子山上。
大堡子山位于西汉河北岸,像连绵的群山中独独伸出的龙头,挡住了通往礼县的去路。解放后,为了通行便利,县上炸开岩石,在南侧修筑了一条盘山公路。
1987年以前,礼县大堡子山附近的农民在山上种庄稼、栽果树,延续着数千年以来的劳作方式,修梯田的时候,他们也偶尔挖出过青铜器,但没有人拿回家去,更谈不上贩卖。农民认为,那是死人用过的死铁烂铜,“拿回家坏人”,意思是拿到家里会给家人带来不祥,所以就主动卖给国营废品收购站,拿到三、五块钱卖些煤油、食盐,补给家用。
然而,这些二十年前的寻常景像,现在来说仿佛已是遥远的犹如另一个星球上的故事。
到了1992年和1993年,礼县的盗墓活动进入了最疯狂的时期,大堡子山成了部分农民实现发财梦想的天堂。国内和香港、澳门地区的不法文物商贩趋之若鹜,住在距离礼县70公里以外的天水市,派出“马仔”打探消息,鼓动、引诱、收买当地农民不分昼夜挖掘墓葬,迅速形成了勘探、挖掘、收购、贩运一条龙的作业系统。
一些目不识丁的农民,在盗墓过程中很快掌握了基本的文物知识,他们对文物的识别、断代、辨伪能力和职业文物工作者相比毫不逊色。
当地农民介绍:刚开始掏古墓的时候,古墓都是这样找到的,土色有混合土,有封土的分界线,生土和熟土的分界线找到了,根据这个就掏进去,生土是白色的,熟土不白,看去是混合土,这里面就掏过来,看再有没有分界线,如果再有一个分界线,就说这里面有第一道墓门,挖进去,可能这里面还有二道墓门,看再没有有另一个墓室,有时一个墓里面有个三个墓室、四个墓室进去。
外来文物贩子雇用的“马仔”们拿着所谓“老板”给的钱东奔西走,从农民手上压价收购,加价后交给守株待兔的“老板”。
当地农民介绍:这么长的石磬,丢了几十个,一个人拾了,好像一个几十个元,百十个元卖了。掏了两只玉龙给广州客倒了15万,文物贩子全国都有,有钱的来了,没钱的也来了。
外地文物贩子看到这些几乎都可以定为国宝级的文物,器型厚重高大,独特完整、纹饰精美、锈色一流,明知“马仔”从中加了钱,也一概收买,根本不在乎价格高低。他们清楚,到手的文物卖到广州等沿海口岸城市就会获取暴利,卖到国外的价格更是天文数字。
礼县秦风艺社社长李永强介绍:这些文物贩子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故意把钱的数字说得很小,通常把一万元称作一块钱,把一千元称作一毛钱,把一百元叫一分钱。
疯狂盗掘古墓的野火,最终“包剿”了大堡子山。这座尘封的古代大墓,遭遇了一场千古浩劫。几乎一夜之间,大堡子山就变成了满目疮痍的狼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