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渚玉器中,玉琮是最典型的代表。玉琮几乎都是内圆外方的柱形体,琮体分若干节,上大下小,以四角为中心雕刻的兽面像,立体感强烈。
专家们对玉琮的功能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认为是女阴的象征,或是男阳和女阴的组合,体现了古人的生殖崇拜;也有人认为是良渚人的图腾崇拜;更多的专家则认为它是原始先民对宇宙的认识和崇拜。
在中国古老的宇宙观中,一直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即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从保留下来的中国古代祭坛中,我们可以看到,祭天的天坛是圆形,祭地的地坛是方形。
玉琮的圆,应该也是象征天,方则象征地,内圆外方上大下小,正好是天与地的几何图形标志,象征着天地的贯穿,而玉琮上雕刻的神兽,便是沟通天地的使者,看起来玉琮是良渚人祭祀天地的宗教法器。
穿越5000多年的时光隧道,远古的年代的图景似乎清晰可见。每当有重要仪式时,人们就围坐在篝火旁,全身佩戴玉饰的巫师在篝火旁手舞足蹈,嘴里念念有词,显贵们手持玉器仪仗在一旁跪拜,场面庄严而神圣。他们通过这样的仪式和这些玉器与神灵沟通,祈求上天和太阳的庇佑。
我国有几个产玉区,分别是新疆的和田、辽宁的岫岩、河南的独山、陕西的蓝田。其中,品种最多、质量最好、产量最大的玉石就是新疆的和田玉。古方副秘书告诉我们,实际上在距今4000年到4500年左右,中国的玉料实际上处于一种枯竭状态,要是没有和田玉的话,中国的玉料就枯竭了。
和田玉来自昆仑山。
它产生于5亿年前的寒武纪,在距今4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昆仑山隆起,因地球岩石演变形成的软玉矿带被抬升到海拔4000米以上,随着岁月沧桑,风化剥蚀,一些玉石崩落山涧,随着河流来到了和田,长年被水冲刷,磨掉了原有的瑕疵,留下来的精华便是最好的玉。
“冰清玉洁”的和田软玉由此成为玉石中最美丽、最珍贵的品。
中国王朝始建于夏,商代是奴隶社会最兴盛的时期,史书记载,在商代最繁盛的武丁时期,郡王武丁曾经和一个叫鬼方的民族进行了长达3年的战争,但他们究竟是为何而战,一直是一个谜团。
1976年,河南安阳发掘出了武丁妻子妇好的墓葬,古墓一出土,立刻轰动了中外,因为这是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过的商代王室墓,学术价值非常高。墓室里的陪葬品异常丰富,人们甚至要用箩筐来搬运,其中的玉器更是让考古学家眼前一亮。
安阳出土了755件玉器,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墓葬出土的玉器,从数量上能超过妇好墓。
这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好的商代玉器,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让考古学家感到异常兴奋的是,玉器里第一次发现了来自新疆的和田玉,千里之外的和田玉是怎么来到中原的呢?专家立刻想到了那场战争的对手鬼方。
1956年冬天,在黄河下游的三门峡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神秘的古代墓葬群。
在墓葬群中最大的一座墓葬里,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的栖身之所摆满了随葬品,有大型礼乐器,各种兵器和车马杂器。
显然,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木棺连同墓主人的骨骼已经全部腐朽,只留下了灰末,这使得灰末上面几十件零乱的玉器更加引人注目。这些密密麻麻的玉器混杂在一起,早已辨别不出当时的形状。
复原后的玉器让人感到眩目:一组七璜联珠组玉佩,由374件颗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饰件连缀而成,这不是普通的装饰品,而是一种特殊身份的标志与象征,是儒家思想中君子的化身。
大约2000年前的西周是中国古代用玉制度初步完善和发展的时期,并最早赋予玉以道德内涵,玉的光润温暖常被用来形容君子的温良品德。贵族都要佩戴玉饰,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道德,玉器的使用也逐渐有了等级区别。
东周以后,诸侯争雄,战争频繁,社会处于大动荡时期,但是分裂的政治格局并没有阻碍玉文化的发展,相反却促进了多种艺术风格的融合,在这一时期,玉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从三门峡出土的这串联组玉佩来看,不论是玉饰的数量还是雕刻的精美程度都非常罕见,这应该是一位诸侯的墓地。在其它出土文物的铭文上,人们多次发现一个“虢”字。考古学家证实,这个墓葬的主人正是西周初年虢国的国君虢季。除了组佩上的玉饰之外,考古人员发现,还有一些形制特别的玉片覆盖着墓主人的面部,这些玉片的用途是什么呢?一开始,连经验丰富的文物修复专家都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