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瓷器】瓷器鉴赏专有名词术语

2009-08-07 11:2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鉴定瓷器常用的术语,本为历代行家口语,沿袭至今。它主要用以指明器物的完整和伤损程度及变异情况,根据特定条件和不同部位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而定名。

鉴定瓷器常用的术语,本为历代行家口语,沿袭至今。它主要用以指明器物的完整和伤损程度及变异情况,根据特定条件和不同部位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而定名。现将其作为一般性常识,摘录如下:

口磕——器物口际胎釉,由于撞击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

重皮——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还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毛边——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全部。

轧口、截口——器口和颈部已损伤,为求其美观、完整,将损伤部分截去后口部则露胎无釉(俗称“剃头”)。

冲口——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

釉泡——釉面在烧制时出现的气泡。

鬃眼——釉面气泡在窑中熔融爆破后,未曾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斑点——釉面出现多种矿物或其他化学物质的斑点。

缩釉——因胎面有油污,所施之釉未能全部附盖,而出现的露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粘沙——釉面上有遗落的窑灰,或器底因垫烧粘结有沙粒(一般多见于器足)。

磕伤——器身的某一部位,被其它物体碰撞而磕坏。

冷璺——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片法纹——釉面上有长短不一、大小不等、互相交错的细裂纹片。

划伤——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磨釉、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失亮——器物釉面,因长期使用,经久磨损失去光泽。

脱釉——釉面受盐、碱、酸的腐蚀,或入土受浸而到剥落。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