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北京市六一学校的西南角有五、六个人正在一刻不停的抡镐使铲。在他们的铲下,大太监李莲英之墓被打开了。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自从走进这座豪华墓室一桩历史谜案就此拉开。
李莲英,清王朝的大太监,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4朝,他凭借着超人的圆滑聪明,成为慈禧最亲密的宠宦之人,以至于老佛爷打破太监至多官居四品的祖制,亲赐李连英二品顶带,使原本奴才身份的他爬上了权力的巅峰。
对于李莲英,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形色各异的传说,其中更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未解谜团,譬如关于他的墓地,就一直有着不同所指,而关于他的死因的争论,从1966年砸挖李连英位于北京恩济庄的墓地发现他身首异处,到1985年佟洵发表《李莲英死因之谜》一文至今,一直不绝于耳……
1966年初夏,一场横扫一切的政治风潮正在中国狂飙突进,可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处静谧角落,却有五六个人正在挖掘一个堡垒形状的土堆……
挖掘的所在位于北京恩济庄46号院,这里曾是北京市“六一”学校的旧址。在校园的西南边,有一个极为幽静的角落,难以想象,这个如今看似普通的角落,曾经却是一座气势恢弘的大墓地,而传说中的陵墓主人,就是满清王朝赫赫有名的大太监李莲英。
墓地的挖掘开始于1966年的7月末。任务交由原“六一”学校几位在“文革”中被免职的需要“改造”的教师完成。
谁都不曾料想,打开这座坟墓竟会是一项如此艰巨的工程,一个多星期过去了,连续不断地连挖带掘,但整个坟冢却几乎毫发无损。
1966年的夏季,秋天似乎提前来到了,炙热的空气中稍稍有了一丝凉意,连续多日的挖掘也终于在一个上午出现了转机。
这一天刚刚开工不久,几位教师有了一个特别的发现:墓穴宝顶每隔10厘米就有一个红锈的圈,是一层层从底下垒起来的,共18层。这一道道缝隙也许就是攻克这座坚固堡垒的突破口。
又是一个星期过后,巨大的坟冢终于被挖开了一个豁口。但在此时,一个意外再次出现了,几位教师原来乐观地认为坟冢之下就是墓室,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坚硬花岗岩。失望的情绪开始在这个小小的人群中弥漫:要靠人力凿开坚硬的花岗岩,几乎不可能。而距离规定完工的期限只剩下3天了。一想到可能会遭受的严厉处罚,一股寒意在每个人的心底浮起。
就在这时,一位路过的老人神秘地指出了墓碑的方向。这位老人的三言两语,几乎使这几位教师的命运得以改变,因为那里正是通向墓室的唯一捷径——陵墓的墓道。
老人所指的挖掘地点就在坟冢前两块巨大的石碑附近。
石碑高约5米,顶上有龙云图案,底下有须弥座。东边的一块碑正面是汉文,背面是满文,西边的一块碑前后都是满文,碑文上记载的正是李莲英的生平。
教师们首先把甬道上的青石砖撬开移走。又经过两天不懈的挖掘和清理,接下来的发现令他们惊喜万分,他们歪打正着,绕过了墓道而直接找到了墓前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