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李莲英墓,为何李莲英身首异处?(3)

2009-09-03 09:21
来源:未解之谜吧 作者:佚名
多方打听后,佟洵终于找到了一个名叫李乐正的人。李莲英在发达之后,从自己的兄弟那里过继了4个儿子以续香火,李乐正正是李莲英的过继孙女。 李乐

多方打听后,佟洵终于找到了一个名叫李乐正的人。李莲英在发达之后,从自己的兄弟那里过继了4个儿子以续香火,李乐正正是李莲英的过继孙女。

李乐正把她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佟洵,她说大红门埋葬的是李宝泰(李莲英的三弟),还有李福海夫妇,李福海是李莲英过继的李宝泰的儿子。另外,李乐正还证实,恩济庄的李莲英坟是真坟,其他的全是假的。

但关于墓中只有一颗头骨的事情,李乐正似乎忌讳颇深,避而不谈,这不禁让佟洵感到一丝疑惑。但至此,李莲英墓葬之谜也算有了最终的答案。1966年,赵广智他们挖掘的坟墓就是李莲英的陵寝,而棺材里那颗孤独的头骨也确实就是李莲英的遗骸。

但此时,另一个更大的疑团开始浮出水面。如果这座李莲英坟墓有着毋庸置疑的真实性,那么,李莲英为何会落下身首异处的下场?难道李莲英之死真的非同寻常么?

关于李莲英的死亡情况档案中有所记录,不过措辞极为简单,只是在李莲英的名字上压了一张写有“病故”二字的纸条。

1958年,保存在“六一”学校里的李莲英墓地还完好无损,其墓碑的碑文称:“退居之时,年已衰老。公殒于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日。”

佟洵发现,虽然相关史料中都提到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对他的病因却只字未提,这不禁使李莲英的死因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一天,当佟洵又一次读到李莲英的墓志铭时,她发现了其中一处模棱两可的表述:墓志铭为什么不说他“病死于”“病故于”,而用了一个“殒”呢?从词典里来看,“殒”就是亡、死了的意思,但没有病死的含义。佟洵再次想到了李乐正,李乐正说他们的这位祖父是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了。

但佟洵却从李乐正的回答中发现了一个明显的错误:1911年3月4日正是初春季节,这个时候得痢疾让人费解。虽然没能找到李莲英被杀的直接证据,但佟洵认为,那些史料中模糊的记载,那些散布于民间的传闻,以至李莲英后人言语中的破绽,都已经暗示了李莲英之死的种种蹊跷,而其棺木中身首异处的事实,更被她看作是李莲英死于非命的铁证。

有人凭借和李莲英后人的熟识,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秘密。李玉川,河北大成人,与李莲英同籍,他和李莲英那些仍留在老家的后代素有往来。他在《北京记事》上发表文章指出,李乐正称其祖父李莲英死于痢疾的说法并无错误,只是不够准确。据他的侄孙李祥昊说,李莲英得的是烟后痢,烟后痢跟普通痢疾不一样,普通痢疾是夏天、秋天得,烟后痢是抽大烟抽到一定程度就得。

1990年,《纵横》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的文章,作者为北京文史研究馆已故研究员颜仪民。颜仪民详细描述了李莲英被杀的细节:李莲英在出宫之后,一直住在护国寺棉花胡同的一所自家宅院内,几乎闭门不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有一天,李莲英突然接到了一张请贴,发贴之人是清末第一号实权人物,袁世凯的红人,九门提督江朝宗。江朝宗在请贴中说,要请李莲英在什刹海会贤堂吃饭。面对这张非同一般的请贴,李莲英犹豫不定,他揣测着这场饭局的真实意图,也掂量着发贴人的分量,权衡半天,李莲英最后决定准时赴宴,不过,他万万没有料到此行的结局。在散席回家的路上,李莲英遭遇了暗算。事后,其家人在后海找到了李莲英的头颅,身躯却不知下落。在文章中,作者颜仪民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究竟是什么人杀死了李莲英,但字里行间中提到的两个人难逃干系,一位是那天晚上的请客人——江朝宗,另外一位则是太监小德张。小德张,清末又一位名噪一时的大太监,因为得到隆裕皇太后的宠爱,成为继李莲英之后的二品太监总管。

颜仪民的文章刊登之后,李莲英被杀于后海的说法开始流行。但更大的争论也应声而起了。

李玉川认为,行刺按说都是刺客提着被害人的脑袋走,没说扛着被害人的身子走的,留下脑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研究员唐益年则认为:小德张比李莲英小很多,他们两个人之间根本没有利害冲突。由于颜仪民已于2003年故去,所以已无法听到他亲口讲述曾经的所见所闻,而94年前发生在后海那惊险一幕的真实性,也只能等待继续考证了。

李莲英之死的谜底或许有全部揭开的一天,或许将继续尘封下去。

(责任编辑:洛阳铲)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