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文物编号
很快,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曹希平和瑞典东方博物馆取得了联系。2006年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曹希平和我们前往瑞典,希望能在安特生的故乡找到更多的线索,和仰韶文物失踪的最终答案。接待人是这家博物馆的研究部主任埃娃女士。在这座博物馆的主展厅,浩浩荡荡的仰韶文物给人的视觉造成了极其强烈的冲击。
埃娃把他们带到了展厅一个突出的转角处,他们发现展柜中有一件陶片的编号是用“K”字打头,并带有方框“P”的标志。而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发现的仰韶文物上,同样也有这种带“K”字打头的编号和方框“P”的标记!
埃娃女士说:最近我们在重新整理库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标有字母“P”的标本,当时安特生对所有这些标本都做了标记,分别被标上字母“P”和字母“S”,标有字母“P”的标本按计划应返回中国。“S”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拼音字头,而“P”则是中国北京的英文字头。
东方博物馆还毫无保留地对他们开放了库房!在此,他们发现了一个有关安特生在中国发掘文物的编号秘密。所有这批文物都是K字开头,并且K字一直用到1959年。这让他们想起,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发现的仰韶文物上面,同样也有“K”字头的编号。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曹希平认为,在瑞典文中,中国叫kina,它的第一个字母是K,这批文物来自中国,安特生用K字开头可能说的就是kina,中国。
尽管解决了安特生仰韶文物的编号之谜,但中国地质博物馆和瑞典东方博物馆都没有得到有关安特生退还给中国仰韶文物的最终下落。瑞典东方博物馆在发现带有“P”字头标记的仰韶文物后,立即进行了研究。同时,瑞典东方博物馆通过瑞典驻中国大使馆向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出了协查通报。
回到北京之后,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曹希平和保管部主任冯向阳博士对瑞典东方博物馆提供的清单做了仔细核对,他们发现:安特生先后7次退还给中国的仰韶文物总共1389件,但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库房找到的那些仰韶文物中只有1件和瑞典清单上的编号相吻合。这件文物的编号是“K6371”,退还时间是1932年7月4日。那么,其他的1388件文物究竟去了哪里呢?
仰韶文物令人迷惑
2006年夏天,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人们,再次深入研究了他们在自己库房中发现的29件仰韶陶器和陶器碎片,但疑惑还是接连不断。
根据他们在国内外调查走访的结果分析,对这29件陶器和陶器碎片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
这些文物应该是安特生和中国地质调查所在联合考古发掘中的成果。
其中,标有“Y・S”这组编号的14件陶器和碎片,有可能是安特生在中国考古开始阶段的编号方式,它是以“仰韶”的中文拼音字头作为编号依据的;而用毛笔写有“仰韶村”中文字样的1件,则一定是参与仰韶村发掘工作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工作人员写上去的。
“K”字打头并带有方框“P”的9件陶器,应该是安特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启用的编号系统。方框中的“P”则是英文“北京”的第一个字母,代表这些文物在瑞典研究后,应该归还给中国。而惟一的一件“S”的文物,应该是留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不知道为什么,它也出现在这批陶器中。而有4件没有任何编码的完整陶器,则让人疑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