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朱元璋派当时的傅有德平云南后,记载就是把所有在官典籍都全部烧毁了。
朱元璋所毁掉的正是大理地区两个古王朝的历史文献,它们就是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两个王朝先后存在了500多年,但灭亡已有近一千年的时间,再加上后人毁灭性的破坏,地面上已经没有了王朝的踪影,只有地下还可能埋藏着都城的废墟。如今这里的公路要扩建,人们必须先探明地下是否有古代建筑,才能动工修路。当然,考古人员更希望能够在此地发现南诏大理国的遗迹。
如果金瓶中是国王们的遗骸,它们有理由被存放在苍山脚下的某个洞穴里,因为那里曾有着古老王国的都城。但为什么在巍山县的大山中也有着神秘山洞的踪影,而这里和苍山远隔100多公里。
在巍山县的巍宝山下,有一座小小的庙宇,这里供奉着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就是南诏国的创始人名叫细奴罗。
根据有限的历史资料,人们了解到,早在公元六百多年时,细奴罗曾是巍山地区的一个种田人。那时的大理地区只有一些部落分布在洱海一带,细奴罗就是其中一个被称为南诏的部落首领。
后来他所带领的部落在唐王朝的扶持下,打败了当时洱海一带其他的五个部落。
细奴罗统一洱海地区后,在家乡的一座山上建造了自己的都城。南诏曾有过三代国王都生活在这个叫龙于图的都城里。
那么,他们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归宿选在巍山,而老汉发现的那个山洞也就有可能真的存在。
九十多年后,南诏的第四代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苍山脚下,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南诏成为了云南一带强盛的地方王朝,历时一共两百五十多年。
当南诏国的时代过去后,大理国立国并沿用了南诏的都城。在苍山洱海一带大理国的都城又伫立了三百多年。直到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占云南地区,南诏和大理国500多年的历史才最终结束。所以在苍山脚下有着神秘山洞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考古工地的现场有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大大小小的土坑被专门清理了出来。人们发现在每一个土坑中都埋放着一块大石头。
黎所长和考古工地的领队,对这些土坑异常关注。他们认为土坑中的大石块呈现了一种古人特殊的建筑手段。那就是在坑中先放上石块,然后在石块上树起木柱。用这样的办法建筑房屋,正是南诏大理时期建筑的特点。
在文献中记载,历史上这一带曾是南诏大理国的都城。这次为了扩建公路而进行的保护性考古发掘,果然探察到了南诏大理国的踪迹,这时在黎所长心中也随之升起了希望,那个藏着金瓶的山洞会不会真的存在,而且也能被发现。
从细奴罗创建南诏,到南诏国消失,一共有263年。在这期间,南诏曾有十几代君王即位。而其后的大理国存在的时间更长,延续了308年,即位的国王也应该更多。500多年里,
两个地方王朝皇室的人数加和起来应该是个不小的数字。但这些君王的陵墓不仅始终没有被找到,甚至连一点点的蛛丝马迹也无从发现。
对此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推测。有人认为,由于南诏大理只是两个地方王朝,他们的国力无法和中原王朝相比,没有足够的实力为每一位国王修建大型的王陵。也有人认为,南诏大理远离中原内地,其丧葬习俗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他们信奉佛教,时兴火葬,所以无须为保存尸骨大兴土木。
但从大理地区保存下来的这些火葬墓中,我们看到,即便是普通百姓,实行火葬后,死去的人也还是要有一个墓碑的。
或许因为帝王本来就不能和百姓同归一处,所以南诏大理的国王们将归宿选择在了山洞里。
在大理州的剑川县,人们传说这里的石宝山上也有一个神秘的山洞,和巍山、苍山脚下的洞穴一样,存放着南诏大理国国王们的金瓶。
从南诏时代,剑川县的石宝山就成为了佛教胜地,南诏大理国的国王们曾命工匠在这里开凿石洞,修筑佛像。至今山上依旧保留着很多的佛教造像。
但与其他信奉佛教的地区不一样的是,南诏大理国的君王们在为神仙打造石像的同时,却将自己的石像也置于其中。甚至连同他们的家人。人们推测,在南诏时期,不仅国王信奉佛教,就连国家大事的制定也会有僧人来参与。
在石宝山上的佛教雕像中,人们一共找到了三位南诏国的国君。
早在南诏国创建初期,佛教就被确定为南诏国的国教。包括后来的大理国,也沿袭了这种宗教信仰。从保留下来的一幅国王理佛图中,我们更能看到南诏大理国信奉佛教的盛大场面。
尽管石宝山也远离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苍山,但从国王的雕像可以看出,南诏的国君似乎对这里更加情有独衷,那么国王们将最终的归宿选择在这里也是很有可能的。
南诏有13代王,大理国有22代,这三十多代的王、后、妃等等这些墓,对大理人来说,这个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