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访大理故城,揭开南昭大理国金瓶之谜(3)

2009-09-08 09:16
来源:潜龙堂中国历史文化网 作者:佚名
在大理地区,人们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过大量的火葬墓。这些墓穴中只有一个装着死者骨灰的火葬罐。但随着死者身份的不同,火葬罐的材质也不

在大理地区,人们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过大量的火葬墓。这些墓穴中只有一个装着死者骨灰的火葬罐。但随着死者身份的不同,火葬罐的材质也不同。普通百姓也就是一个陶土烧制的罐子,只有在贵族的墓葬中人们才能见到这样精致的火葬罐。难道在南诏大理时代,这一带的人们真是像推测的那样,因为信奉佛教而选择了火葬。

南诏大理国以前,这墓葬,砖石墓、土葬墓出土了很多,跨过南诏大理国五百多年以后,明代,这个墓葬,砖石墓土葬墓都有很多发现,唯独南诏大理国时期,这500多年,就是土葬墓没有发现,都是火葬墓。

看来正是因为南诏大理国的人们信奉佛教,相信人来于尘也归于尘,所以选择了火葬。而那些国王们因为身份显贵,他们的火葬罐则应该是用黄金打造的。

人们有理由相信,那些传说中的金罐子很可能就是南诏大理国国王们的火葬罐。而彝族老汉发现的山洞也因为巍山县是南诏的发祥地显得更加可信。

那么在大理剑川县的石宝山中,既然南诏的国君们能把自己的雕像留在那里,也有可能会在山中的某个地方选择一个安息之地。

而作为南诏大理国都城所在地的苍山脚下,更是国王们最好的归宿。

这三座山都在大理州境内,究竟那一处才会是真正的王陵。

在苍山脚下的工地上,人们依旧在进行着考古发掘。根据记载,1000多年前,南诏大理国的都城就建在了这一带。尽管考古工地所在的位置,并不是记载中当年都城的中心地带,但在地下人们还是发现南诏大理时期留下来的建筑遗迹,证明这里的确有都城建筑存在。这便从考古发现的角度,找到了南诏大理国存在的证据。

工地上到处都堆积着小山般的瓦砾,工人们对它们已经司空见惯。只有黎所长格外关注,他希望能从这里面找到南诏大理国王陵的信息。因为这些建筑残片上都有着南诏大理国的痕迹。

瓦片上的纹路表明其大理国身份

几天以后,黎所长和同事再次来到苍山脚下传说中有山洞的地方。在以前的勘察中黎所长就发现,这里有着两个大平台,地形很像是举行大型祭祀的场所。他推测这两个平台有可能是人工建造的。

黎所长从第一阶平台的地上取下了一块泥土,果然泥土中显现出了一层层不同的土质。

从事考古发掘的人都了解只有人工夯筑的土层才会有这样的痕迹。

如果这里是南诏大理国为国王的灵魂举行祭祀的地方,当年人们除了要夯筑起一个平台,平台上还应该有相应的建筑。

黎所长来到了第二阶平台,这里的地面上散落着许多瓦砾。但只有找到有着南诏大理国特征的建筑残片,才能确认平台上曾有过那个时期的建筑。

黎所长在泥土里挖出了一块瓦片,经过仔细辨认,他发现瓦片上隐约有些纹路。

带着从苍山脚下挖出的瓦片,黎所长回到了办公室。

在这里黎所长曾反复查阅资料,寻找南诏大理国王陵的踪迹。但因为那个时期的历史文献几乎全部被后来的明代人所焚毁,在仅存的文字中查找始终没有收获。

这回黎所长采取了实物对比的方法,他找出了从考古工地带回的瓦片。人们已经确认考古工地中发现的建筑遗迹就是南诏大理国留下的,而这块瓦片上的纹路,正具有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再将平台上挖出的瓦片和它放在一起,黎所长看到两块瓦片上的纹路有着同样的特征。在随后对平台的勘察中,人们有了更多的发现。

在这个遗址里面,发现了南诏有字瓦,铺地砖,是一尺见方的,铺地绿釉砖,从等等这些构件来说,毫无疑问这个地方,按照大理时期这个地方就有官方建筑,根据各方面的综合分析,这应该是我们王陵探查的一个重点。

如今各种迹象都表明,南诏大理国的王陵是存在的,国王的金瓶也是存在的。而苍山脚下那个深藏不露的洞穴比起其他传说中的洞穴更可能是王陵的所在地。

尽管这些王陵也许就是一个普通的洞穴,也许洞穴中就只有些国王们的黄金火葬罐。但这对人们了解那个带着500多年神秘历史的古老王朝,却是异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洛阳铲)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