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探秘商洛崖洞,揭开悬崖墓葬之谜(二)(2)

2009-09-24 09:21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王昌富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在山崖上埋葬的习俗在古代的商洛地区是存在过的。但是,这样简单的一种墓葬形式和开凿工整的崖洞差别显然还是太大了。

王昌富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在山崖上埋葬的习俗在古代的商洛地区是存在过的。但是,这样简单的一种墓葬形式和开凿工整的崖洞差别显然还是太大了。王昌富决定去四川看看,那里就有用崖洞作为墓葬的情况。如果四川的崖墓和商洛的崖洞一样,那将是重要的证据。

然而这次四川之行的结果却让他非常失望,这里的崖墓和商洛的崖洞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王昌富:这个成都的崖墓,它非常壮观。这个也非常,工程也非常大,你进去一看,有的像宫殿一样,它仿古,仿古建筑啊,它的整个的这个附属设施的打造都非常到位,特别是它那个石棺,非常大,非常重。

难道,商洛崖洞和崖墓确实没有关系吗?

就在王昌富他们准备放弃墓葬假设的时候,转机却意外出现了。在一处最新找到的崖洞里边,他们发现一些门洞的顶上有装门轴的小孔,但是这些小孔的开凿位置和精细程度却并不像是真正用来使用的,更像是装饰用途。这个线索让他们非常兴奋,因为最可能出现这种装饰的地方就是墓葬。果然,在一间石室里,他们找到了一个高出地面20厘米左右的石台,王昌富推测,这很可能就是用来摆放棺木的石棺床。

一个月后,又一个重大发现彻底证实了墓葬假设。在一处崖洞中他们找到了两个竖着向下开凿出来的石坑,而它的大小正好放置棺木,专家认定,这两个石坑就是夫妻合葬的两个棺椁坑。

焦南峰:如果是人居住的话,它就凿一个平的,平的的话,一个是这个凿起来,比挖下去凿省工省力,另外住到里边,万一那个室里边积水什么的,排水也好排,所以比较干燥,它有意地把这凿成一个,向下的一个竖穴,这个应该说它是受了我们这个,关中这个时候流行的那种竖穴土矿墓,这个形制的影响。

这个丧葬方式确实是非常独特的,那么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我们中原地区讲究的是什么呢,讲究的是入土为安,这个大家都了解。而在西南啊,蜀地啊这些地方往往会有悬棺葬,在崖壁上开凿洞穴,或者利用天然洞穴,把棺材放进去,那么商洛这个地方虽然是在陕西,但它恰恰是在关中与像陕南这些地方,交界的这么一个位置,所以说它有可能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产生了这样一种丧葬习俗。

但是,新的疑问随之出现了。对比之前曾经发现的那几处生活设施齐全的崖洞,那里的各种迹象都和已经被证实的两处崖墓有着较大的区别,难道,商洛崖洞不仅仅是墓葬一种用途吗?这个问题让他们再次陷入困惑。

随着文物普查工作的进展,在陕北的延安,竟然也发现了大量的崖洞,但和商洛不同的是,延安的崖洞中有大量的居住使用留下的痕迹,所以他们比较倾向于崖居的假设。但是,商洛的消息传来后,他们对之前的假设产生了怀疑,延安的这些崖洞会不会也是墓葬呢?

他们的怀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里在几年前就确实发现过一座崖墓,它们之间会存在联系吗?

普查队员决定对那座崖墓再次探访。这座崖墓的内部结构非常简单,地面两侧有石质平台,中间部分散落着大量骨骼,而两侧和顶部则有大量的雕刻,根据这些雕刻的风格特点很容易推断出它的开凿年代。

段双印:它这个佛教造像也有非常明显的宋金时候的风格,人物的形象都比较苗条,比较消瘦,它这个和前代后代是很显然是不一样的。

对于这座墓葬的主人身份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猜测可能是一座家族墓地。但非常明显的是,这座崖墓和之前发现的崖洞并不相似,它们之间不论是内部结构还是外观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段双印:两边的那个台阶很宽,中间那个很窄的一个小道道,这个很显然它是按照棺床的那个形制来做的。

之后,另外一处崖洞群的发现给了他们新的证据。普查队员发现,这处崖洞群虽然规模非常庞大,但入口却非常隐蔽,竟然是一个通往上方的垂直竖井,其宽度仅能容纳一个人,在两壁凿有小坑,用于攀爬。整个崖洞群居高临下,以竖井为入口。这样的设计,显然具有明显的防御性。

段双印:它那个上边可以用那个木板盖起来,盖起来下边那个人就上不来了,有一点,像那个地道战时那个翻盖,和那个有一点像,它那个非常便于防守,你这个,只要上边有一个人,拿一个棒子,那肯定没问题,你上来一个敲一个,上来一个敲一个。

而且,这种竖井并不仅仅是进入崖洞的通道,多个崖洞之间可以相互通达,把他们联系起来的就是一个个竖井,它在一组崖洞之间,时上时下,形成了一条波浪形的防御路线。再配合各种各样的防御孔,真可谓是占尽地利的优势。

同样,在这里也发现了大量的使用痕迹,连墙根都很明显,甚至还有一间专门的厨房,四壁都被常年的烟火熏的漆黑,而当年的烟道口,即使是在现在都有着很强的排烟能力。

最重要的证据突然出现了,在一面墙上,段双印发现了一块题记,上面记载着这处崖洞建造于大金国时期,以及建造人的姓名。那么,建造这样庞大的崖洞群的目的确实是为了防御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