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洞有厕所,有厨房,好像还有起居室,阳光充足,下面还有水源可以来解决饮水的问题。这总给人感觉,它应该是属于崖居,就像北京地区的这个古崖居一样,应该是人们在山上开凿崖洞来居住的这么一个古民居的形制,但是这个结论呢王昌富总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因为我们是纯以现代人的目光来判断它的真实目的的,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延安分队那传来了消息,在他们那里也发现了这些神奇的崖洞,一个是在秦岭以南的地方,一个是在黄土高原之上,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初步看上去,延安发现的这些崖洞的外观和商洛崖洞非常相像,但普遍开凿在距离地面不远的地方,高度较低,这些崖洞是什么时候开凿的?开凿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同样的问题困扰着延安的文物工作者。
段双印:实际上存在的时间很长了,但是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比较晚。可以说以前都是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觉得有什么特殊的,这一次通过文物普查,基本情况搞清楚了,洛河川流域,在富县,甘泉、志丹、吴旗都有分布。
和陕南的商洛不同,在陕北地区,窑洞是常见的居住设施,它和这些崖洞就有很多类似之处,只不过崖洞开凿于石头山上,而窑洞一般在土山开挖。它们之间会存在一些联系吗?
因为延安发现的崖洞地势很低,所以不存在难以进入的问题。相比商洛,这里的崖洞有更多的窗户,透光透气都与普通房屋差距不大。很多的生活设施在这里同样存在,在其中的一间石室里,就有四个水槽,水槽的下方还有排水的小口。
在靠里侧的一间石室里,一个小洞口引起了段双印的注意,和其他的屋子不同的是,这个洞口里边非常黑暗,而且只有弯着腰才能通过,穿过通道后,里面是一个黑暗的石室,而在石室的另一端,竟然出现了一个通向外部的小洞口,对于开凿这样一个通道的目的,段双印做出了大胆的假设。
段双印:有进路,也有退路,它就是在那个隐蔽的地方,它有一个暗道,它可以通到那个后山上,或者是从那个另外的一条路上,他可以逃走。
按照段双印这个假设,崖洞外墙上的很多小口可以看做是防御口,一旦失守,就可以进入密道里躲避,里边规模较大,可以储藏大量的物资,而那个通向外界的小洞口就是最后的逃生通道,但是在延安的历史上,有过需要开凿这种防御设施的时期吗?
焦南峰:在历史上这个陕北地区,包括很多地区,这个社会的,有时候,到社会一个王朝快灭亡的时候,后期的时候,社会是很动乱的,所以一般的老百姓,它都要这个,在这个动乱的时候,他都要找一个地方安全一些。
但是,要证实这个假设,显然需要充足的证据。在这处崖洞中,有一个天井可以通往上面一层,但是却没有任何攀登设施,即使是段双印这样的老人也只能依靠在洞口搭着的木棍用绳子吊上去。
二楼的结构与下面大同小异,但在一间屋子里,一些只有一面有烟熏痕迹的砖块引起了段双印的注意。他们分析后认为,这种砖块曾经的用途很有可能是北方常见的火炕,在延安的窑洞中,火炕就是必备的生活设施。
之后,他们又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在一间屋子靠近窗户的地方,竟然有一处烟道的痕迹,连附近的墙壁上也已经被熏的很黑,烟熏痕迹一旦形成就很难抹去,各种现象也表明,这些烟熏痕迹的存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虽然,这些使用痕迹并不能证实是崖洞的最初开凿者留下的,但至少可以表明,在一段时间内,这处崖洞确实曾被用于居住。
段双印:我说的这个使用的痕迹,就是一个你这个东西要用,再一个是,你这个看你这个东西,是不是经常用,你偶尔用一下,还是经常用,这个很重要。
但是,这些生活痕迹是崖洞的开凿者留下的吗?它们确实是为了防御开凿的吗?开凿的年代又是什么时候?要解答这些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线索。
延安的普查进展很快传到了商洛。王昌富突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关键的线索,在商洛的崖洞中,类似延安崖洞那样的使用痕迹竟然非常少见,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呢?
王昌富:你在里边要做饭吧,你要住吧,你必须要有生活痕迹。你在里边做饭,你就有烟火,就目前我们看见的这个洞子里边,99%以上里边没有这个遗迹。
显然,根据这些因素可以证实,商洛的这些崖洞并没有被用于居住。这些崖洞开凿于什么年代?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这样生活设施齐全的崖洞,如果不是用于居住,那它的开凿目的到底是什么?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洛阳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