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
伏虎,长200厘米,宽84厘米。这件作品是霍去病陵墓群雕中一件十分著名的作品。与其他石雕一样,《伏虎》也是利用整块石料因材施艺而成的。在形象刻画上,作者采用了写实手法:石虎沉着地卧在那里,神情机警而威猛;它的四肢强健有力,长长的尾巴卷搭在后背上,仿佛正蓄势待发,准备扑向猎物。
伏虎
雕塑家在处理这块石料时,突出了整体高于一切的思想。伏虎的躯干部分,是自由流动线条和扭曲块面的结合,显然是利用石块本来的起伏变化,并略加雕琢而制成的;虎身上的斑纹同样也是顺着石块的天然纹理勾勒而出的。这种手法使得雕像富于节奏感和整体感,给人以千钧一发的感觉。这种稳定的整体造型和充满强劲动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汉代石刻气魄深沉宏大的艺术风格。
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高168厘米,长190厘米。这件石刻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汉代大型雕刻艺术杰作,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它凝重、庄严、蕴含着高昂饱满的刚毅气概,以卓然屹立的神情意态,散放出强劲的艺术感染力。马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这匹战马形象被赋予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威武有力的人格象征,透过造型的表达,它向人们传递着两千多年前汉军严阵以待,维护安定和无坚不摧的军容信息,使观者感到振奋、壮美、仿佛是对年轻将领的气魄之写照。被视为具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代表作,雄健超凡形神兼备。
马踏匈奴
马下仰卧的人象,也雕刻得生动逼真,刻画了被制降者一付无可奈何的样子,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渺小、丑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其面部表情细致入微,毛发森森,走刀犀利流畅,仍是汉石刻浑宏奔放的风格,线条疏朗而概括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