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后,随着“阎冯大战”结束,浑源铜器拍卖又掀起一场金钱较量的世界竞标赛。先是德国古董商跟北京大吉山房古董商祝续斋打擂,结果浑源土裁判以德商开价过低(德商后竞得一鼎入藏科隆东方美术馆),拟将铜器转让给出价9800块大洋的祝续斋。1932年,旅法华裔大古董商卢芹斋见有利可图,也涉足拍卖擂台。他财大气粗,以出价29万大洋傲视同侪,结束了十年的铜器争夺战。至于浑源士绅获取的那笔“割爱收入”究竟是否真被用以振兴农教和地方经济,实在是天晓得的事情。
有识之士呼查禁巨贾闻惊藏宝噤
古玩商正欲将浑源铜器从太原经北平转手外销之际,时局发生了逆转。一批有责任心与正义感的爱国人士获悉经王涅克等手已流失欧美博物馆和私人的浑源铜器情况,口诛笔伐。而在此之前,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北平办事处已致函浑源士绅,告以出土之东周铜器确为稀世珍宝,如任其分散,殊属可惜。不能听贪官劣绅等自由处置。同年5月17日《申报》又报道“古物保管委员会正在注意此事之进展”。次年6月,古文字青铜器学家商承祚痛感铜器被“密运北平,以谋出国,事闻古物保管委员会,电津海关严加防范,并函请中华文化基金董事会,拨款保存。事隔数年,迄无良策,恐国人日久淡忘,终将不得也”,遂以哈佛燕京学社经费出版《浑源彝器图》。在序言中他惋叹:至宝奇珍,几经挫折,终为他人所有,仅留此残存之影,固不如咸阳台城之劫灰,其魂魄长在故土也!怅法物之飘零,摅怀古之蓄念,操笔临纸叹惜而书之。
卢芹斋海外古董生意虽始于跟民国元老张静江的合作,但环视国内文化界对不法奸商的同仇敌忾,自知众怒难犯,而轻举妄动意味着走漏风声、人财两空,遂索性密不发运。正当其拥有者思忖随着时间流逝能将宝物分散运走异国之时,抗战全面爆发了。卢氏担心东洋人对这批铜器也居心叵测,故继续辗转坚壁秘藏。就这样,在卢氏国内代理商错综复杂关系网和法国驻华公使馆等庇护下,浑源出土之春秋青铜器在封闭木箱中度过了十年“明珠暗投”时光,已经从人们记忆中消失得一干二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