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宝秘运抵沪渎群贤斗奸促还椟
1947年春,上海五马路(广东路)古玩市场风传卢芹斋上海代理商在江西中路260号开设雪斋文玩号,人称上海古玩业“四大金刚”之一的张雪庚,近来从北平进来了一批好物什。这批所谓“好物什”正是包括部分浑源铜器等当年未能启运出口之文物珍品。原来,抗战胜利,百废待兴,负责具体操作运转的张雪庚料想社会无暇顾及古物,以为走私时机成熟,便蠢蠢欲动,将经过精心伪装的17箱文物于1948年7月26日交由英商亚细亚商运公司运往上海外虹桥公和祥海关码头,准备不日搭载美国邮轮启运纽约,而在报关单据“货品”栏只填上“仿古品”字样。
浑源铜器约在抗战后秘密运往上海,1947年春已受传媒关注,何以直到次年夏季才仓促出运呢?说来这实属贩古者无奈选择。且说1947年4月18日《申报》刊登题为《古物外流偷运出国换外汇文化浩劫古董商到处搜罗》的醒目报道,揭露古物即将流失这桩来自“可靠方面消息”马上引起上海文化界有识之士高度警觉。时隔一周,上海市立博物馆即向市教育局长顾毓和市长吴国桢呈文,请求查禁古物出口。同年7月,著名学者郑振铎在洋洋万言《保存古物刍议》中也痛陈不法古董商走私文物弊端:这四五十年来,陆续被私卖出去的古物、古文献不胜枚举。欧美诸多远东博物院或其远东部无不很快地成立起来,也无不日新月异在急剧地扩充着。而私家所藏,亦多丰富异常,那些古物从哪里来的呢?还不在这四五十年中,由古董商人们那里陆续得到的。其所发掘出来的东西都隐秘起来,私自销到“洋庄”去。这是民族之奇耻大辱!我们应以全力来打击那些盗卖古物的不肖子孙们!我们必须及时地挽救民族文化的厄运,堵住了大门,不能听任其流散出去。不仅好利的商贾们是民族文化的叛逆者,即使放任他们将古物、古书源源流出的责任者们也将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一个月后,国民党上海市参议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有识之士吁请“市政府设法切实严禁古物出口”提案指出,两年来本市古玩商人藐视法令,希图重利,不顾国家文化攸关,大量私运出口售给国外博物馆与收藏家,报章已屡见载达,实为我国文化上空前之浩劫。自应一面设法严禁古物出口,一面由本市保存文物机构就近将重要古物收藏。
利诱威胁奸相露义正词严验关阻
鉴于媒体暨社会各界的重新关注和呼吁,张雪庚等不惜重金走“上层路线”,企图倚重“尚方宝剑”强行开道闯关。此案自1947年春始成新闻焦点,一年半后才由内政、教育部长朱家骅(朱与张静江、卢芹斋系同乡,并与张过从甚密,故他与此案关系波谲云诡)转请上海市府暨海关严加查扣,并准许教育局下属博物馆前往海关码头开箱查验,这才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1948年9月28日,上海市立博物馆馆长杨宽与研究员蒋大沂等会同海关负责人及物主张雪庚,逐箱开启审查,直至30日上午才告段落,最后由杨宽造成清册。经逐件鉴定,结果17箱共342件古物,只有3件仿制品,其余包括近10件浑源铜器在内342件均属有很高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直接经办人杨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回忆:当时古董商用尽一切威胁利诱手段,结果未达出口目的。他们不但写附有子弹的恐吓信,还千方百计迫使原海关检查人员离职。后又动用国民党政府内政部下令。责令博物馆派员到海关对这批扣留文物重作检查,作为仿制品准予出口。博物馆工作人员不为所动,一直坚持到上海解放。1949年9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高教处郑重决定,将由华东区外贸局接收海关移交的浑源铜器等文物正式拨给于17日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52年12月21日又移送新成立的上海博物馆,从此落户于这座大雅之堂当中。
(责任编辑:多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