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双乳山汉墓:碎玉之下的蹊跷谜案(二)(2)

2010-01-25 10:43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走近科学
任相宏教授:你不情愿你也得考虑。作为我的工作,一开始的推断已经讲出去了,这个时候推断等于又把自己以前推断的再推翻,脸上好像无光一样的。以

任相宏教授:你不情愿你也得考虑。作为我的工作,一开始的推断已经讲出去了,这个时候推断等于又把自己以前推断的再推翻,脸上好像无光一样的。以前判断有点失误了,那很不情愿的,你再不情愿也得实事求是。

史书中记载,出身在王室的刘宽,像众多诸侯子弟一样荒淫骄奢,终日游手好闲,汉武帝四年,父亲刘胡去世,刘宽继位。成为济北王的刘宽更加没有约束,自由放荡,无法无天。刘宽即位后第十二年的一天,后宫里又传出了很多流言蜚语,大家都在传说,济北王刘宽和自己父亲的王后和妃子淫乱,在注重礼仪的汉代,绝对是大逆不道的行为。然而刘宽并未因此被杀。反而是刘宽对汉武帝怀恨在心,因为中央政府曾处死过刘宽的祖辈淮南王和衡山王,但是由于实力不济,他不敢做出造反的事来。也许沉迷女色是一种忘却仇恨的方法,因此他做出了惊世骇俗的事情。

任相宏觉得已经找到了解释大墓中种种矛盾现象的突破口,在清理墓道的时候,他又惊奇地发现,靠近墓室部分的墓道两侧已经修建有明显的排水沟,然而,排水沟往外墓道方向延伸的时候逐渐就没有了,好像没有修完,这就太令人奇怪了。

任相宏教授:它如果做完的话,应该整个墓道都有沟渠,但它没有,说明没做完。

这样的排水设施是起不到防涝功能的,反而有可能把陵墓给淹了,任相宏发现墓道里还有一处更加说不过去的设施,在墓道的中部有两段用碎石头垒起的矮墙,应该是墓道上的门户,不过这样的门户出现在一位王的陵墓中,简直令人无法想象。这不像王府的豪门,更像是村户人家的柴门。

任相宏教授:看到当时我们也很吃惊,那实际上它还不如农村的院子,或者一般的平民墓葬,还不如那个规格。所以这些都不是高规格,所以那些民工看着也是说王陵怎么垒得这么粗糙。

除了门户,整个墓道修建得也非常粗糙,巨大的棺椁,以及陪葬品都要通过墓道运送到墓室里,因此墓道应该是一个开凿平整的斜坡。但眼前的这条墓道根本就没有认真加工过,墓道上的石头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这时任相宏开始重新考虑这个墓的奇特外形。整个陵墓是外甲字中套了一个小甲字,是一个双甲字形的陵墓。

任相宏教授:如果这种形制的话,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汉代,特别是以凿山为陵的陵墓从来没见过。

任相宏觉得这并不是一种奇特的墓葬形式。外甲字的四周有四条在石壁上凿成的简易通道,显然这不是留做下葬的通道,而是当年修墓的民工上下行走的过道。 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陵墓怎么会留下这些粗糙而简易通道呢?

任相宏教授:我考虑也不可能是双甲的形式,恐怕可能还是一个甲字形下去的,也许是双甲字形的,也可能不是墓葬的最终形制。那么也许是没做完,修着修着就这样使用了。

任相宏认为,最初设计的陵墓可能是西汉时期的王陵中非常普遍的单甲字形状,外甲字本应凿到墓室底部,但显然不知道什么原因让工程停了下来,外甲字没有凿完,所以才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墓形。种种的反常现象只能说明一件事,这座陵墓根本就没有修完,墓主人是匆匆下葬的。按照汉代的规矩王都是头年继位,第二年开始修墓,陵墓一般都提前设计好形制和规模,然后开始动工。一般都是先在山体中凿出陵墓的规模来,然后开始精细地加工和装修工作。陵墓的修缮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王衰老或者疾病缠身而死亡。

眼前的双乳山汉墓外甲字没有凿完,说明它连最初设计的规模都没有完成,这位王就仓促下葬了。会不会是在陵墓的修建过程中王突然暴病,或是王统治的领地财政出现困难,无力承担修建如此巨大陵墓的资金呢?

这时,任相宏又发现了新的疑问。陵墓的主人下葬时使用了三重棺、两层椁,这符合西汉诸侯王的五重棺椁制度,而且建造了规模如此庞大的墓穴,但他却没有使用一般王室都采用的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天子赏赐的一种葬制,在汉代王的墓葬中非常流行。它是设在棺椁外的一种木结构,用黄色的柏木心堆砌而成。陵墓中没有发现黄肠题凑,却在石壁上发现了许多方形浅坑,而且越靠近墓室的底部越明显。它们不可能是无意凿成的,也不像是施工留下的痕迹。所有到陵墓看过的考古学家,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些浅坑的含义。

任相宏教授: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那肯定是有意识的,一个个小方坑,在壁上凿的,如果真正要是墓葬墓穴的话,它没有必要做那个东西,它就只要切下去,放下去就完了。它做那个东西我考虑还是非常费时间的,那个东西我们如果要是看上去非常像什么呢,黄肠题凑那种痕迹。也就是说墓室墙壁上的方形浅坑是在暗示着黄肠题凑的形式,这位王为什么要用暗示的方式呢?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