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梳妆楼之谜:神奇传说背后的故事(一)(3)

2010-02-08 14:09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探索发现
考古队把沙梁子挖去以后又往下挖了30多十厘米,一座完整的建筑遗址便暴露了出来,其中,残存的一段墙体宽窄及垒砌技术与梳妆楼墙体完全一样,铺设
  考古队把沙梁子挖去以后又往下挖了30多十厘米,一座完整的建筑遗址便暴露了出来,其中,残存的一段墙体宽窄及垒砌技术与梳妆楼墙体完全一样, 铺设地面的青砖大部分还摆放在原来的位子,只是由于多年的雨水侵蚀砖块风化严重,但仍然可以看出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类似梳妆楼的建筑。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刘福山介绍:把这边清掉了以后,另外在这个楼子往西8米多。南北长11米,东西宽8米,大概这么个数据。把这个清理了以后,按这个数据往西又找了8米,又打了条探沟,这条探沟又打在了墙上,我心里就有数了。经过发现第一个,根据考古经验说明,这个古建筑、地上的建筑,它都是成排、不是这一个那一个,都有规律,所以根据这个规律往西找,大面积揭开。很高兴,当时心里特别激动,这个谁也没有发现的,这么多又发现了,而且这个结构、墙的厚度、墙基,跟梳妆楼近似。
 
  刘福山按照自己的判断,顺着梳妆楼以西继续寻找建筑遗址。经过十几天发掘,考古队在梳妆楼的西面竟然又发现了三座类似梳妆楼的建筑遗址,同时在梳妆楼的西南角也发现了砖铺地面。这使考古队相信,这里确实存在过一个古建筑群。那么,这个古建筑群的范围究竟有多大?据《口北三厅志》记载,在梳妆楼建筑周围“有缭垣,基址尚存”。也就是说,最迟在清朝乾隆年间,在梳妆楼的周围还有围墙的基址。那么,要勾画出这个古建筑群的形制和规模,首先应当找到它的城墙遗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刘福山介绍:考虑这个梳妆楼、分析周围是不是得有墙,因为这么好的建筑,在坝上来讲是很重要的,很稀罕的建筑,考虑恐怕是有墙。结果我们就离梳妆楼墙20米左右的地方打探沟,结果就发现有石头,这个石头就不成一圈圈了,而是成屡儿了,多少不一,高低不平,石头堆积的一岗一岗的、一段一段的,我初步推断原来这就是边墙,梳妆楼的围墙。
 
  这一发现让刘福山倍感蹊跷,本来考古队是在距离梳妆楼背后20米处寻找建筑遗址的,不曾想却发现了一段石头墙基,这显然是一段原始的残存墙体,难道这就是梳妆楼建筑群的城墙吗?墙体距离梳妆楼才20米,梳妆楼作为一个主体建筑不可能距离城墙这么近,这段墙基充其量也只能是梳妆楼的院墙。
 
  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特点,一个建筑群的主体建筑距离城墙至少要在80米左右。因此,考古队决定在梳妆楼南面的80米处,选择地势较平坦的地方挖一条长15米、宽0.8米的探沟,看看是否有城墙的基址出现。
 
  考古队经过一个上午的发掘,探沟里没有发现人为扰动的迹象,探沟发掘了40多厘米仍然是生土,这使刘福山感到奇怪。如果梳妆楼的南城墙是东西走向,考古队所打的探沟就应该在它的横截面上,可事实是考古队什么也没有发现,这使考古队感到十分疑惑。
 
  考古队经过探查,在梳妆楼的西南角又发现了10几平方米遗址,遗址用石头铺设,外面用青砖镶嵌了一道边。于是考古队又从这片石头开始清理,当他们把覆盖在石头上的土层揭去以后,发现这片石头确实是人工铺设的。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刘福山介绍:我们把它初步解剖了一下,结果发现一层石头一层土,一层石头一层土,外边地表上垒了两层砖,单砖垒的方形的一个建筑基址,为什么说是建筑基址呢?他挖下去一个坑往里边垫石头,垫一层石头搁一层土,也就是跟咱们现在搞地基一样,筑墙基一样,上面分析是有建筑,估计是碑亭之类的,或者是搞什么祭祀之类的小的建筑。
 
  基址成正方形,长宽4米,考古队从基址的一角揭去了这些石头,发现下面还是铺设严密的石头。考古队分析,如果这片石头是一个角楼基址,那么梳妆楼的城墙就应该与它成直角向东面和北面延伸。因此考古队决定,在这个角楼的正北,梳妆楼的正西再打一条探沟,看是否能够找到城墙的基址。
 
  考古队经过几个小时的发掘,结果令人失望,地表下依旧是生土,并没有考古队所希望找到的城墙基址。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参与发掘的村民向刘福山反应了一个重要情况。据村民讲,在梳妆楼北面约200米的一个山包上是他们的农田,每年春天耕地时都会翻出大量的石头,有时一天要换几副犁铧。石头一片一片的像是人工修过的,另外还有很多的青砖,这些青砖与梳妆楼的青砖一模一样,那么,城墙会不会在这道梁子上呢?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刘福山介绍:原来这是荞麦地,荞麦地有很多乱石头,但是我分析这些石头一定有来历,我告诉他们凡是石块都不要动,光把这个宣土给我敛走,一直敛到种庄稼的那个底下,就把它一点一点挖走,把石头都暴露在地表上。结果我就分析、观察、看,站在高的地方,结果我就发现内容了。
 
     当考古队揭去表土层以后,深埋在土层里的石头便暴露了出来。这些石头成不规则排列,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究竟是人工铺设,还是自然形成呢?刘福山一时也看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发掘工作还在认真仔细地进行。就在大家几乎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在石堆旁边,考古队发现了一个用青砖铺设的人体造型,这个人形平面图里面用青砖平铺,轮廓是用青砖竖立沟边,这对刘福山来讲还是第一次发现,这究竟是什么用意呢?为了弄清楚这里深藏的奥秘,刘福山让民工们把脑包梁上的表土层全部揭开,他发现这些石头成圆圈形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开来,这些沉默的石头向刘福山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息,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这下面很可能是一个墓葬群。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