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纹金铛冠饰,东晋时期文物,1998年南京仙鹤观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
蝉纹金铛冠饰,高5.5、上宽5.2、底宽4.5;长4.2、宽4厘米;金质。顶部起尖,圆肩,底平,呈佛龛状。中间饰镂空蝉纹,边饰锯齿纹。周身用细小金粟粒焊接而成,蝉眼内镶饰已脱落。背部边缘有一周锯齿形卡扣。这种“附蝉为饰”金铛冠饰构思奇特,制作精致,为六朝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冠”是古代对头上装饰的总称,用以表示官职、身份与礼仪之用。古代武官所戴的惠文冠,相传为战国时赵惠文王所制,汉以后侍中、中常侍都戴此冠,加黄金铛,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以示品行高洁,身份高贵。据《宛委余篇》云:“金取其刚,蝉居高饮清,貂内竞悍而外柔”,取其义而名为“貂蝉冠”,是一种高贵的冠式。《三国演义》中美女貂蝉为虚构人物,多半因高洁之意取名,来暗喻人物的性格。
(责任编辑:多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