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历史揭秘 >

听听古人是怎么样说“洋鬼子”的(2)

2010-04-19 09:0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周英杰
让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康乾盛世时代的官方文件是如何看待西方世界的吧。 乾隆时代曾由官府出面修纂了一部《大清一统志》,这部书提到欧洲当时的强
让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康乾盛世”时代的官方文件是如何看待西方世界的吧。
 
乾隆时代曾由官府出面修纂了一部《大清一统志》,这部书提到欧洲当时的强国葡萄牙时,竟然说这个国家“近满刺加马六甲 ,奉佛教”。现在我们知道,葡萄牙是典型的西欧国家,和马六甲海峡根本不在一个位置上,说这个国家的人民信奉佛教,更是驴唇不对马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人就是这样看待这个国家的。
 
在闭关锁国政策的笼罩下,广东省一度是清朝允许和“洋鬼子”打交道的唯一的中国省份。按理说,这个地方开风气之先,对于外面的世界的认识理应比较客观。但在道光二年刊印的《广东通志》中,却连美洲和非洲也分不清楚,硬是把二者混为一谈,胡说什么“利未亚为五大洲之一,其地有……亚非利加、奴米第亚纳米比亚 。亚非利加即亚米利加,有陆路通小西洋之如德亚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 ,今分为南北。”从中可以看出来,编写这本通志的人脑子里根本就是一团糨糊,连最起码的地理常识都不具备的。
 
和对外洋世界的惊人无知相联系的是,在清朝官方的正式文件里,举凡提到“洋鬼子”,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一副趾高气扬的文化优越感蔑视地称呼人家为“夷”,如“英夷”、“法夷”等。在古汉语里,“夷”字最早用来指中国东部的一些部落,后来泛指那些在中国周边,典章器物明显落后于中国的蛮夷之邦。用“夷”来称呼欧美国家,显然表示清政府是把这些欧美国家当成和越南、朝鲜一样臣服于中国的附属国家了。这就难怪当年在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时,清政府要动用“理藩院”予以招待了。
 
另外,在“夷”字之外,还要在这些国家的汉字名称上统统加上“口”字旁或者“犬”字旁,如“咪夷”(美国)等等。这样的称呼法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才在“洋鬼子”们的严正交涉下正式从朝廷的官方文件里去除。
 
不特对于欧美国家的地理、历史和国情等无知,对于“洋鬼子”的认识更是荒谬到可笑复可悲的地步。在这一点上,即使是那些以博学著名的学者和素有开明之称的官员也未能幸免。
 
譬如,在晚清的道光年间有一位朝野公认的博学之士,他就是俞正燮。俞正燮博览群书,精于经史,卓然一代大家,著有《癸巳类稿》、《癸巳存稿》等名著。但就是这样一位老先生在谈到洋人时,竟然认为:“我们中国人跟外国人生理结构不一样,中国人肺六叶,洋人四叶;心七窍,洋人四窍;中国人的肝在左边、洋人的肝在右边;中国人的睾丸有两粒,外国人的睾丸有四颗。”(转引自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
 
面对蜂拥而来的“洋鬼子”,中国的读书人首先想到的是古代的那些神话著作《山海经》和《淮南子》。还在乾隆盛世时,大学者纪晓岚就把传说中的欧洲等地同《山海经》中的记载相互参照比附。按照这一逻辑,在那里生活的居民也就很难逃脱《山海经》里那些半人半鬼的形象。譬如,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后的江苏诗人陆嵩材在其《江州述感》中,就如此“妖魔化”英国人:“白者乃真鬼,语音类禽鸟,胫长面多毛,眼绿疾顾。”而和陆嵩几乎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诗人汪仲洋在描写英国人时,所用的也是这样一副笔墨:“鹰嘴猫眼须发赤,锦缠花腿到腰身。”其小注云:“英夷之腿极长,青布缠裹,直立,不能超越腾跑。睛色碧,畏日光,卓午不敢睁视。”诗人所描写的英国人形象,明显就是活生生的“妖怪”或者说“非人类”。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