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董祀,在曹操手下当屯田都尉,历史上的名声实在薄弱得很。要不是娶了蔡文姬,恐怕根本没人会记得他。而在蔡文姬呢?曹操的面子工程把她带回了故乡,可故乡早已荒丘连城,物是人非,当初的亲友杳然不见,自己孤苦伶仃一人,又能到哪里托付余生呢?于是,她勉强接受曹操给自己物色的这个“新人”,也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然而,就连这样的生活都过不安生。
董祀同志名气不大,胆子不小,竟然在曹操手下犯了错误,应该被判死刑。要知道,曹操的政治风格有些倾向于“法家”那一套,刑罚是相当严峻的。当年自己的坐骑违反军令踩了麦田,也要用“割发代首”的把戏来装腔作势一番。如今小小董祀犯事,那是非掉脑袋不可了。
在曹操,杀死董祀,不过和捏死个苍蝇差不多。可在蔡文姬,这是她唯一的亲人和依靠啊。于是,饱经风霜的才女只能豁出面皮,去为自己的第三任丈夫求情。
她到了曹操的相府,恰逢曹操在大摆筵席,满堂坐满了朝廷的公卿名士,以及远方来的使者。文姬就在门外求见。手下人报上信去,曹操得意洋洋地向满座宾客炫耀道:“蔡邕的女儿在外面呢,今儿让大家都见见。”
这老贼真把蔡文姬当做千金从匈奴买来的宝贝了,足以夸耀于人。
一会儿,蔡文姬进得堂来。但见她蓬头赤脚,满面哀楚,来到曹操座前,盈盈拜倒,叩头请罪,诉说自己的无奈与悲苦,哀求饶恕自己的丈夫董祀。她的声音清越,言辞清楚,而语调哀婉动人,让满座宾客都不禁心生怜悯。
操哥毕竟是性情中人,看大家都有些感动,却还要装腔作势一番。他摇摇头说:“蔡琰,你说得确实很感人。问题是现在处死刑的公文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呢?”
蔡文姬叩头说道:“丞相,您的马厩里有良马万匹,您的帐下勇士如林,为何舍不得派一人一马急行去追回文书,救我丈夫垂危一命呢?”
曹操见她说得这样诚挚,便果真派出一人一马,十万火急去把那封死刑文书追回来,赦免了董祀的死罪。蔡文姬来请罪时,是披散着头发,赤着脚的。曹操又让人赐给她头巾和鞋袜,让她入座。蔡文姬谢过曹操,整顿装束。
曹操趁机问道:“听说夫人家中以前有很多书籍,不知道您还记得多少呢?”
蔡文姬叹息道:“我父亲蔡邕当年留给我四千多卷书,可是经过战乱流离,已经全部失散了。现在我还能记忆和背诵的,只剩其中的四百多篇了!”
曹操作为文坛领袖,爱书如命,一听乐了:“那也比一篇都不剩强啊,四百多篇不少了!我派十个文书到夫人家去,请夫人口述,由他们记录,把这四百多篇书誊写下来,怎么样?”
蔡文姬道:“男女授受不亲啊,不用您派文书来。只要给我纸笔,让我自己来写就是。”
于是,由曹操提供纸笔,蔡文姬完全凭借记忆,就把这四百多篇书一一写了下来。据史载是“文无遗误”,当然就算遗误了也未必看得出来。这说明蔡文姬技艺超群,才华出众。
然而,不管蔡文姬本人是如何美丽、聪慧与富有才情,她的这些才情与美丽,却依然在乱世中遭到了命运的摧残与折磨。父亲在政治斗争中被株连,自己在胡骑入侵中被掳掠,然后又为了满足中原新近崛起的霸主,而永诀自己的一对孩儿。这些伤痛的一一来临,并非因为她本人做错了什么,而仅仅因为她生在这个不幸的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