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揭秘昆曲兴衰变幻六百年:寻梦、惊梦、闻喜(2)

2009-04-08 17:4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而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同样喜欢昆曲。《红楼 梦 》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江宁织造曹寅养了一班昆曲优伶,为的就是在康熙南巡时孝敬“老主子”。

而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同样喜欢昆曲。《红楼》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江宁织造曹寅养了一班昆曲优伶,为的就是在康熙南巡时孝敬“老主子”。

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18世纪之前的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那时,它是宫廷相府中的常客,是文人雅士的时尚。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

18世纪后期,徽班晋京所演变成的京剧横空出世,加之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开始走下坡路,“百戏之祖”的昆曲逐渐不再独领风骚。

民国初年,昆曲几乎消失于中国舞台,幸亏有心人士在苏州成立“昆曲传习所”,训练出一批“传”字辈的优秀演员,日后成为二十世纪昆曲薪火相传的旗手。不过,到上个世纪中叶,昆曲败落之势更显,许多昆曲艺人转行演出京剧。甚至在一些剧院的海报上,特意标注“今日演出无昆曲”来招徕观众。

当京剧开始引领中国戏曲潮流后,昆曲,曾经的兴盛至此成为记忆,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像一样渐渐远去……

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牡丹亭·寻·江儿水】

:一出戏果真能救活一个剧种?

评论家说,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演出越来越少,以至在演出市场上难觅其踪,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是指昆曲《十五贯》。50年前,浙江省昆苏剧团带着一出名为《十五贯》的剧目来到北京演出,毛泽东主席两次观看此戏,周恩来两次发表相关讲话。而《人民日报》更是罕见地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