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的“童话”在我看来并非什么童话,其实是比较单纯的成人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一个凄惨的结局,这样的故事当成“童话”讲给孩子听,也许可以增加孩子的同情心。但是,这样的故事更应该让掌握权力的成年人看,如果成年人的世界还有一点良知,就应该想办法避免这样的事情,而不是把这个故事仅仅当成孩子们的“童话”。这是几句题外话,本文不讨论童话,只是说一点小历史。
《卖火柴的小女孩》创作和发表的时间是19世纪中期。按照西方的历史记录,距离英国人发明火柴,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火柴在当时的欧洲还算一个新鲜事物。安徒生能够抓住这个新事物,根据当时欧洲非常糟糕的社会现实,创作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出现的火柴,本身对欧洲普通人也具有新鲜的吸引力。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个艺术家的成功,往往就是因为他适应了现实,同时被历史所接受。
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说近代中国的落后,可以举一个简单例子,诺大的中国,连火柴都不能自己生产。火柴在近代中国被称为“自来火”,或者“洋火”,至今,中国有些地方有些人依然沿用这种名称。从历史上看,西元1827年,英国人发明火柴,卖火柴的时候送一块摩擦生火用的砂皮纸。过了几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此后中国迅速衰落下去,以至于最终变成“一穷二白”,连火柴生产不了。这样一个暧昧不清的历史,让某些人找到了又一个证据,从而确信中国从来就是落后愚昧的。
然而,西元1986年,出现了一个名叫坦普尔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说中国是“发现和发明的国度”。坦普尔是一个科技史学者,他从科技史的角度,找到了很多中国古人具有世界意义的发明贡献。坦普尔在这本书中说,火柴的发明始于中国,时间在距今1400多年前,具体是西元577年,那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生活困难的后妃发明了火柴。这个说法一出现,立即受到两种待遇。第一,以中国历史为骄傲的人很快把这个结论当成定论,也当成中国自古就了不起的证据之一。第二,坚持否定中国历史的人,依然找出破绽说,西元577年,中国某后妃“发明”的火柴,还不是现代意义的火柴,因为,它不能点火,只能引火,所以,火柴的发明权还是19世纪英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