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火柴是中国人发明的(2)

2009-08-06 10:50
来源:一元一 作者:刘仰
一种顽固的文化观念,把火柴发明这样的小事情,搞得有点复杂。这种文化观念在历史进步的名义下,认定中国历史一无是处,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科

一种顽固的文化观念,把火柴发明这样的小事情,搞得有点复杂。这种文化观念在历史进步的名义下,认定中国历史一无是处,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看到当今西方科技的发达,便把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归结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产生科技的土壤。当很多人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他们便在中国历史中,寻找各种丑陋的东西,对这个观点加以佐证。而且,中国历史的记载又是那么丰富,其丰富和翔实的程度远远超过任何国家。于是,每一次佐证中国的野蛮、落后,便让某些人又宽慰地放心一次,显得自己与绝对真理站在一起是多么轻松、潇洒。

偏偏出了一个不知好歹的外国人,硬说中国曾经很先进,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一贯落后。这个好事的外国人让某些中国很烦,因为,他几乎推翻了某些中国人已经形成的观念。如果英国人坦普尔的观点成立,难道要让中国人全部改变过去对自己历史的认识、看法和定论吗?反过来,由于“中国一贯黑暗论”实在太过分,也引起某些人的反弹,一看到相反的证明,立即如获至宝,也不深加探究。这让我很纳闷,为何我们不能自己重新了解和解读中国的历史,非要等外国人来给我们一个肯定呢?因此,不管是否定中国历史还是肯定中国历史的人,我觉得他们都把外国人看得太重。否定中国的中国人,见到外国人说中国不好,便帮着寻找一大堆证据,显得自己同先进的外国人傍在一起;某些肯定中国的中国人,见到外国人说几句中国的好,便如同拿到了圣旨或尚方宝剑。两者都是“洋洋”得意,都没有自己的主见。

说回“火柴”这件事。英国人坦普尔提出火柴于西元577年首先由中国人发明,基于这样一条史料,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中提到:“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这里的“周建德”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北周的建德年间,其中“发烛”一词,便被英国人理解为火柴。事实上,英国人坦普尔使用的这条史料有点问题。《南村辍耕录》的作者陶宗仪是西元14世纪元末明初时期的人,距离西元6世纪北朝北周的历史相当远。西元11世纪时,比陶宗仪约早300年的北宋官方史书《资治通鉴》有这样一条记载:“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者,至以卖烛为业”。这里的“陈宣帝”是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中的陈朝皇帝,具体的时间与北朝“周建德”的年代是吻合的。两条记载从文字上看,除了年号截然不同,其他文字差别不大。按照一般的史学规则,早300年左右的《资治通鉴》更可信,晚300年左右的《南村辍耕录》很可能是源自《资治通鉴》,其间又产生了误传的结果。如果是这样,《资治通鉴》中提到的是“卖烛”,而非“发烛”。因此,英国人坦普尔由于对中国史料缺乏了解和鉴别,得出“火柴是中国人于西元577年发明的”这一结论,基本上站不住脚。

所以,用外国人之口证明中国在西元6世纪后期就发明了火柴,大致属于一个误会,肯定中国历史的人算是白开心了。那么,火柴真的就是英国人发明的吗?不是,火柴的确是中国人发明的,只不过中国人发明火柴的时间,不是坦普尔所说的西元577年。北宋之前五代末年有一个叫陶谷的人,写了一本书,叫《清异录》,成书时间是西元960-980年间,其中明确记载:“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如果把这条记载认为是中国人发明火柴的依据,那么,火柴的发明应该在西元10世纪。这倒也顺理成章,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火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也开始普及了,稍微动点脑子,很容易就能发明火柴。不至于要过900年,才被英国人想出来。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