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丝的旅行(四)(3)

2009-09-28 15:06
来源:央视网 作者:佚名
这种用纸板打孔的方法,其实有孔跟没孔就是零跟一的一个关系,后来发电用纸带打孔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这也是原始计算机的雏形,后来就是慢慢发展到

这种用纸板打孔的方法,其实有孔跟没孔就是零跟一的一个关系,后来发电用纸带打孔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这也是原始计算机的雏形,后来就是慢慢发展到原始的计算机,再进化到现在“零一”二进制的计算机系统,一直到今天。

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时代正式到来,但那时的计算机并没有放弃类似于雅卡尔提花机上的那种打孔卡片,甚至当时的计算机程序编写与输入都采用打孔纸带。

从挑花结本,到打孔卡片,再到电子媒介,今天被视为科技尖端的计算机,竟与织布机血脉相连,当我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本质上也是在以光速做着编织工作,织布机的工作原理不经意地为人类打开了一扇信息控制的大门,这是蚕和丝带给全人类的礼物。

2003年11月15日,《重庆日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从世界人类基因组计划传来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经过400多名科研人员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国已率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密图”之后,向人类贡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

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于世界基因组的一次重要的贡献,五年后的今天,当时基因计划的主持者,西南农业大学的向仲怀教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旧是感慨万千。

2001年8月,由日本组织、在法国里昂召开了一个国际鳞翅目昆虫基因计划的筹备会议,有8个国家20多位科学家参会,而蚕丝起源地,蚕丝产量占世界总量70%的中国竟然没有被邀请参与,国际专业组织的排斥让向仲怀和他的家蚕基因研究组感到很不是滋味。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