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毛泽东:“秦始皇是个好皇帝”比孔夫子伟大(2)

2011-04-07 09:38
来源: 新华网 作者:佚名
毛泽东在著名词作《沁园春雪》中,说到中国古代5位帝王,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句,透露出内心对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的看重。此后数句是:唐宗宋


  毛泽东在著名词作《沁园春·雪》中,说到中国古代5位帝王,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句,透露出内心对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的看重。此后数句是:“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毛泽东强化了“反封建主义”的主题,说“略输文采”诸句是非“谩骂”笔法的“批判”。所谓“别的解释是错的”,回答了《沁园春·雪》在重庆初次为媒体披露后,一些站在敌对政治立场的文人“诬为封建帝王思想”的“曲解丑诋”。(《新华日报》1946年5月23日转载《咏雪词话》的编者按。)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写道:“毛泽东一向反对作者为自己的旧体诗写注解,这一例外,且言辞恳切直露,实与当年山城的风波有关,算是一种回答吧!”(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下册,第1591页。)


  “贾谊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给予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很高的评价。贾谊论著以分析秦王朝得失的《过秦论》最为著名。1958年4月27日,毛泽东在致田家英的信中说到贾谊的《过秦论》:“如有时间,可一阅班固的《贾谊传》。可略去《吊屈》、《鵩鸟》二赋不阅。贾谊文章大半亡失,只存见于《史记》的二赋二文,班书略去其《过秦论》,存二赋一文。”(《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39页。)已经有学者著文指出,“班固《汉书》并未'略去'《过秦论》。颜师古注《汉书·陈胜项籍传》'赞曰:昔贾生之《过秦》曰',引应劭曰:'贾生书有《过秦》二篇,言秦之过。此第一篇也。司马迁取以为赞,班固因之。'应氏所谓'此第一篇也',即'仁谊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篇。'司马迁取以为赞',并非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是收入《秦始皇本纪》”,“毛泽东'班书略去其《过秦论》',当系误记。”(宏图:《班〈书〉未略〈过秦论〉》,《读书》1992年第4期。)


  贾谊的《过秦论》,是最早的较系统地总结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较全面地分析秦政之功过得失的著名政论,其中也发表了对秦政进行文化评判的具有深刻涵义的见解。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已经大段引录了贾谊《过秦论》的内容,并且真诚地感叹道:“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


  《过秦论》说秦以弱胜强,终于实现统一,“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然而迅速败亡,是有历史原因的:“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里所说的“仁义不施”,指责秦始皇等人以暴虐之术治国,终于导致了不可挽救的政治危局。贾谊还批评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而秦二世又“重以无道”,终于导致秦王朝的覆灭。贾谊的这种站在相当高的历史高度发表的批评,得到许多人的赞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引伍被语所谓“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汉书·吾丘寿王传》引吾丘寿王语所谓“废王道,立私议,灭《诗》《书》而首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盐铁论·褒贤》所谓“弃仁义而尚刑罚,以为今时不师于文而决于武”,《汉书·刑法志》所谓“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等,实际上都可以看作贾谊上述思想的复述。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