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生而神灵精通医术脉理《黄帝内经》中岐伯的传说

2009-04-04 18:1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作为东方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岐黄之术”应该是集中了许多古人的智慧而形成的,只因岐伯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而备受后人尊崇。

岐伯其人

关于岐伯,史家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传说中的人物;也有人认为和黄帝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是,根据笔者查阅的诸多资料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岐伯确有其人,并且和黄帝关系密切。

普遍认为岐伯是北地(今庆阳市)人,约生活在公元前二十六世纪,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博物学家、医学家、中医理论的奠基者,华夏民族人文始祖。岐伯“生而神灵,精通医术脉理,洞察天地阴阳、四时运气之理,黄帝以师事之,有《内经·素问》行世”(《庆阳县志》)。

据说岐伯曾随中南子学医。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时,中南子在场,他向黄帝推举了岐伯。后来黄帝前去拜访,论医问政,岐伯回答自如,黄帝便封他为重臣。

黄帝让岐伯主方药,并与他谈医论道,黄帝问,岐伯答,两年间,岐伯回答了黄帝提出的1080个问题,黄帝便尊他为“天师”。之所以称岐伯为天师,是说他能修养天真,先知先觉,精通道。对于道,上古之人是非常重视的,岐伯因为传道而设教,故被尊为天师。

皇甫谧曾说:黄帝创制于九经,岐伯剖腹以蠲肠。《资治通鉴》也有记载:黄帝命岐伯作镯铙、鼓角、灵髀、神钲,以扬德而建武。

这些记载说明:上古时期确有岐伯这个人;岐伯与黄帝是同时代人,为黄帝的大臣;岐伯是一名著名的医学家,他尝味百草,主管医药,掌握经方,擅长外科,能做剖腹手术,在他主管医学期间,出了《本草》、《素问》等书籍;他博学多才,又通晓音律,制了军乐,是“师有功则凯”的军乐之祖。相传岐伯以医理辅政,帮助黄帝打败了炎帝,消灭了蚩尤,定居中原,成为华夏族的主干。这些都说明,岐伯并非只是黄帝的太医,还是他的启蒙老师、军师。说明岐伯是一个上知天文,下及地理,多才多艺,才智过人的博学家,是名副其实的黄帝之师。

战国时期,医学家们将黄帝与岐伯的医论谈话整理成《黄帝内经》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史称“医书之祖”或“岐黄要术”。

岐伯对中国医学的贡献

由于岐伯和黄帝的智慧与合作,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形成有着巨大的贡献。其中《黄帝内经》的问世,不仅对后世医学思想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石。岐伯被奉为“中华医学之祖”。其中,学者认为《黄帝内经》的主要价值是:

一、奠定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内经》很早就注意到人与自然界的整体联系,并以动态的方法来探讨人体的生理、病理、养生、诊断、治疗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出治病应该四气调神,与天地相参,因时制宜,同时要以预防为主,“治未病”。

二、提出了脏腑经络和病机学说的基本理论。脏腑的内容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阐述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之间和外在组织器官的复杂关系。脏腑、经络、精气神组成了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

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分析人体疾病及其预察;运用阴阳五行哲学,总结医学经验。

四、《内经》讲求科学,对神巫观念进行鞭挞。《素问·五脏别论》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当然,中国古代医学,不仅仅是岐伯、黄帝二人智慧的结晶。在他们之前有伏羲氏、神农氏等人;同时代还有伯高、雷公;之后有扁鹊等人。作为东方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岐黄之术”应该是集中了许多古人的智慧而形成的,只因岐伯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而备受后人尊崇。

(编辑:诚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