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饮食劳倦
劳动和饮食都是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但饮食没有一定的节制,劳逸不能适度,就会增加机体功能活动的负担或降低机体的抵抗能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食滞及某些脾肾虚证的病因。
(5)痰饮、瘀血
痰饮和瘀血本是病理变化的产物。但是都能作为一种病邪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机体的某些部位而影响基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它们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如痰核、瘰疬、梅核气、支饮、溢饮、悬饮等都是以痰以饮为致病因素的。又如脱骨疽及许多具有疼痛、肿块、出血特点的病证均以瘀血为主要致病因素。
(6)外伤和虫兽伤害
外伤包括跌打损伤、创伤、烧伤,以外伤皮肤肌肉筋骨而致瘀血肿痛、出血脱液、筋伤骨折或脱臼等病症为多见,外伤尚可致外邪从创口侵入,引起伤口感染、破伤风等。也可损及内脏大血脉或头部导致大出血、神昏、死亡。虫兽所伤多见肌肤损伤或引起程度不同的全身中毒症状。寄生虫病多由饮食不洁引起,而某些病证又以寄生虫病为病因。
此外,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某些疾病和药物有了一定的认识,然用药不当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仍很常见。如误用或过用峻下药引起的阴竭阳脱,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引起的消渴证等。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用之得当,则使机体本身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活动协调、平衡,反之则失调、紊乱,成为致病之因。
病机,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阴阳偏盛偏衰和正邪相互斗争的变化,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致病因素的强弱、性质,以及客观外界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患病机体的外部,而在于机体内部的矛盾性,即体内的阴阳失调、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紊乱;在于致病因素通过人体而起作用,也就是病邪与人体正气的斗争。因此,虽然疾病的发生发展大多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就其病理机制讲,不外乎如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