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中医情志养生:顺乎自然

2009-05-13 17:1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在怡养人的情志方面,古人还提出一种重要的方法,这就是顺乎自然。顺乎自然就是顺乎人体的生理要求,这才是顺乎人体的自然。

在怡养人的情志方面,古人还提出一种重要的方法,这就是顺乎自然。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怡淡虚无”是古人提出的养生的第一要义。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历代养生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其中还有一条,这就是顺从自然的规律。清代的医家程履新在注解《内经》的这条训示时,就这样说过:“恬者,内无所蓄;淡者,外无所逐;虚无者,虚静极笃,臻于自然。”(《程氏易简方论》)同时代的著名医家徐灵胎也这样说过:“任其自然而不勉强,则不然之法也。”

换句话说,顺乎自然就是顺乎人体的生理要求,人有七情六欲,不强行压制去当苦行僧、禁欲主义者;也不孜孜汲汲追逐,以满足过分贪婪的欲魔,这才是顺乎人体的自然。

对于这一修身养性的方法,清代还有另一学者孙宝瑄曾经有过一段精彩而具体的阐发:

目之好色也,耳之悦声也,口之嗜味也,身之喜安逸也,皆人欲也,吾以为天。好色而不淫于色,悦声而不溺于声,嗜味而不耽于味,喜安逸而不贪著安逸,皆天理也,吾以为人。盖天者,顺其自然也;人者,知有当然也。顺自然之性,所谓任天行也;法当然之理,所谓尽人事也。

(《忘山庐日记》)这就极其具体而辩证地道出了要适当控制人体各种生理要求。顺自然,尽人事,其中哲理是相当深邃的。

人体各种嗜欲、欲望说到底,是由人脑支配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情志。人既然是自然的一员,就他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理所当然更应该属于自然、顺乎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人离开自然却愈来愈远。现代人,尤其是西方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已经发现人们离开自然、背离自然所带来的遗害。人们已经在大声疾呼: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绿化地球……看来,只有顺应自然的真理,人类才能保住地球,保住自身,并取得长寿。就是从医药界来说,极先进的技术研制出来的各种化学药品,给病人带来的并非百分之百的欢乐。医学界也掀起了“回归自然”的活动,到自然界去寻找天然的赐予,用自然药物治病。

顺乎自然的养生,方法很多,其中包括四季养生、环境养生以及时间养生,也即不同月份,不同时辰,都有养生的不同讲究。有些在养生术中居于重要地位,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我们在总结古人在其他养生术中所创造的智慧时,将会涉及。在这里,将要说一说环境养生法,这是人们在顺乎自然这种智慧的指导下所提出来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