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中医情志养生:七情节制(2)

2009-05-16 16:4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悲: 悲的情绪使人气消。致病时使人意志消沉,哀愁烦恼,痛苦沮丧。常表现愁眉紧锁,面色淡而不泽,还会造成肢体麻木,甚至筋腱疼痛,垂头丧气。

悲:悲的情绪使人气消。致病时使人意志消沉,哀愁烦恼,痛苦沮丧。常表现愁眉紧锁,面色淡而不泽,还会造成肢体麻木,甚至筋腱疼痛,垂头丧气。重者也可造成精神错乱,终致脏气竭绝、正是《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所说的“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

恐和惊:这两种情志基本上属于同一性质。恐也可使气下行,惊则气失其序而乱。前者使肾气受损,而后者则导致心气紊乱,其结果是心悸,寐不踏实,恶梦,癫痫,不省人事,痴呆,有时可窒息憋气,呼吸停止而死亡。看来,情绪的变化,除了喜一项而外,对人体均有害而无利。而人是感情动物,当外界的各种客观事物刺激到来时,人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情绪方面的波动,那不是时刻在威胁着人体的健康吗?要一个人没有情志的活动,那是不现实的。

其实,上面所说的这些情志波动,引致疾病,并非一般情况下即可引起,而是在异常的刺激,也即超乎日常所能耐受的程度,或长期而持久的刺激,始能为害。

实际上,即便是喜悦这种人们认为是良性的刺激,当它超乎人们所能耐受的极限时,对人体健康同样也是不利的,不合养生修身的要求的,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最著名的实例见于古代小说《儒林外史》,当穷秀才范进经过长久的奋斗,最终中举之时,其兴奋程度不言而喻,达到狂喜的程度,竟然疯了,即精神失常而错乱。可见,即便是喜这种良性刺激,有时也能致人于病。极度狂喜,也可使老年人中风。

小说也许是杜撰,并非历史事实。无独有偶,新近阅读报章,则有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杜撰的实例:今年(1994)3月 1日《北京晚报》摘自《钱江晚报》的一则消息云:前不久,江苏扬州市劳动新村40号75岁老人场某,邀其邻居三位老人搓麻将牌。牌过三圈,第四圈时杨某手上的牌只差一张“八万”便是一条龙。后杨某真的自己摸到一张“八万”的牌,他心中大喜,兴奋地将牌在桌上一掼,大笑说:“自摸‘八万’,清一色,我成了。”随后竟躺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了。待人们把他送到医院,业已死亡,抢救无效。这则消息是活生生的事实,所谓喜出望外。也许年轻人不至于如此,但70岁以上的古稀老人,毕竟受不了“超负荷”的情志变化,竟至伤身而亡。可见,各种各样的情志变化,包括喜悦大笑,如果超限,或长期的不断刺激,即便其量不大,但积少成多,都将遗害于人,不能不慎。这也正是古代医书《黄帝内经》所说的:“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古代人早就觉察到怒、喜均有同等致病力,一伤阴,一伤阳,但均在突然暴发中为害。另一古代典籍《淮南子·精神训》也告诫人们:“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都非修身养性所宜。这里指的是突然的,大量的精神刺激因素。

事实上,不只是突然的大量刺激可以致病,即便是少量的、长期的情志恶性刺激,对于人体健康、修身养性也并不相宜。这一点在古人的论述中,也早有所明示。如《黄帝内经》同时也提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神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素问·汤液醪醴论》)表明即便刺激量小的恶性情志变化,如不及时制止,也终将致害。

之所以如此,与情志变化在人体内所引起的总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这些改变除上述各情志引起的各种影响之外,大致有三类:

一、气机郁滞:气机,指的是人体内各种器官组织机能于全身的生理活动。这种活动在正常情况下以通顺为宜,而且应有一定的方向。例如,胃气、肝气等机能一般应当下降及疏通条达,如果胃气上升,肝气横逆郁结,就会导致病态。情志长期和大量的刺激,常会扰乱这种气机的正常运行。气机不畅而郁结,运行不通畅,该升不升,该降不降,升降紊乱失常,就会致病。明代王履在他的《医经溯洄集》就提到:“凡病之起,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本该流通活动的体内气机,郁而不动,其为害当能不辨自明。

二、伤害脏腑:情志活动同样要有脏腑所提供的精微为其物质基础。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活动,需由不同的脏腑提供物质供给。如怒与肝、喜与心、忧与肺、思与脾、恐与肾,密切相关。这是正常的连系,而当刺激超限,成为致病因素时,就会反而伤及其相应的脏腑。即所谓“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恩伤脾,恐伤肾”,这就是所谓“反伤本脏”。但这种关系也并非绝对的,由于体内各脏腑总是互相关连,不仅有“表里”(如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等),还通过经络之间的连系,直接或间接地互相关连,因此,情志的刺激可以不止刺激本脏,也可以连累其他脏腑,换句话说,一种情志变化,在极度刺激、长期的刺激、超越了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就会由伤及本脏而波及其他多种脏腑。这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谓的“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现代医学业已证明,人的精神状态的异常,与多种严重病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中包括癌症、高血压、神经衰弱及精神病(俗话叫“神经病”)、消化性溃疡病……无一不是先在情志变化、脏腑受损、气机紊乱郁结的基础上发生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