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略论调神摄生

2009-05-17 17:2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旷惠桃
调神摄生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心理卫生,是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和形体健康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中医学对此历来十分重视,认为调神摄生对于增强人体健康以及益寿延年有着重要的作用

调神摄生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心理卫生,是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和形体健康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中医学对此历来十分重视,认为调神摄生对于增强人体健康以及益寿延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调神摄生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清静养神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这是调神摄生的主要方法。调神摄生,首贵静养,这种思想,源于古代道家学说。《庄子·刻意》说:“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内经》则更明确指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说:“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可见思想上宁静无虑,不仅使精气内藏,意志平和,还能使人体正气充盈,肌腠固密,即使有很强的致病因素作用,也不能侵害人体。体现了精神宁静在抵御外邪,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保持思想“清静”的重要方法是凝神敛思。《医钞类编》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凝神敛思,精神静谧,不仅有利于工作和学习,而且可以排除杂念,驱逐烦扰,使机体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反之,“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欧阳修《阳声赋》)

静心养神必须减少名利欲望。《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敛,皆得所愿”,就可“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如果一个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久而久之,必会损伤心神,影响健康。

同时,休息时闭目养神亦有利心静神凝。《类经·摄生类》云:“目者,精神之所注也,心神既朴,则嗜欲不能劳其目,目视不妄,则淫邪焉能惑其心。”又说:“心能役神,神亦役心,眼者神游之宅,神游于眼而役于心,心欲求静,必先制眼,抑之于眼,使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思虑妄念均是通过眼的视觉而产生的。因此制眼与保持心神宁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心身疲劳的情况下闭目静养片刻,能使人心平气和,思绪静谧,坦然舒畅,从而达到养精蓄锐,振奋精神的目的。

适时调神

适时调神就是根据一年四季,一日四时中阴阳之气的变化,有意识地采取相应的调摄保养方式,以利健康的养生方法。中医从天人整体观出发,认为人体身心健康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六微旨大论》也说:“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所以,养生保健,祛病延年,必须取法自然,适应自然。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