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易道素养与气化认同(2)

2009-05-17 18:0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郝学兵
历史发展到宋朝及宋朝以后,中医医家的素质素养构成逐渐发生了变化,道家出身的中医医家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取而代之的是儒生出身的医家比例逐渐

历史发展到宋朝及宋朝以后,中医医家的素质素养构成逐渐发生了变化,道家出身的中医医家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取而代之的是儒生出身的医家比例逐渐增多,按《医术名流列传》中的记载就是“举进士不第,顾以医闻”,“业儒不就,因习医”,或“少习儒业,屡试不售,遂以医显”,或“业儒不就,因精岐黄以济世救人”,“因读书未遂,遂托于医”,或者“少习举业,不售,徙术刀圭”等等。儒家六经中虽有《易》在其中,但精研、深入者极少,且从孔子那里就是重义理而轻象数,对于习儒的大部分人来讲,仍以“学而优则仕”、“齐家治国”的人文入世为主旨,这与早期的众多道家出身的中医医生有所不同,儒生中医对气化物理时空缺乏必要的深层体验与独立的认同自觉,这种缺乏并不直接妨碍儒生成为优秀的中医医生,只是当儒医人群逐渐成为中医医生的主体时,中医医生的素质素养构成与生动活泼的气物质世界便逐渐发生了深层疏远,此时的主流中医医生对于气化物理时空的认知大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资料表明,至清中叶,在主流中医医生内部,中医医生彼此同道之间,已然没有了深入探讨气化物理时空所必需的实践体验基础,已无法构成探讨气物质世界的正常的学术氛围,可谓知音寥寥,实际上当时中医学术已潜伏和酝酿着对气化物理时空的认同危机。

时光进入现代,西学东渐,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与“文化革命”的破四旧,中医学术主流中的气化认同危机随之成为现实,中医医生对气化时空、气化物质自觉的实践体验以及相关的素质素养已极为缺乏,气化时空生动活泼、微妙玄通的物理本性在中医学术主流、尤其是学院式教育的视野中近乎无存。作为中医基础物理背景的气化物理时空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似是而非、偏居一隅的气化学说,气化物理时空的阴阳五行原理异化、沦落为一种思辨性质的哲学观念,渊深博大的传统中医体系遂成为了空中楼阁,成为了一个没有基础物理科学支撑、没有了源头活水的单纯的经验医学。

(责任编辑:正则)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