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孙子兵法》与《黄帝内经》(2)

2009-05-03 15:2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刘鹏
首先,对立统一的矛盾观在《黄帝内经》有明显的体现。如在阴阳学说中,既强调阴阳的对立制约,又强调阴阳的动态平衡;在五行学说中,“亢则害,承

首先,对立统一的矛盾观在《黄帝内经》有明显的体现。如在阴阳学说中,既强调阴阳的对立制约,又强调阴阳的动态平衡;在五行学说中,“亢则害,承乃治”,五行之间既存在循环递相的相生关系,又存在隔相的克制,保持动态平衡。以往我们多从儒家中庸合和思想、阴阳家阴阳五行思想来研究《黄帝内经》中的矛盾观,忽略了《孙子兵法》中丰富的对立统一矛盾观内容。《孙子兵法》中对矛盾的表述,虽未曾提出诸如“两端”、“阴阳”等偏于形而上的抽象概念,但作为一本军事著作,从实践经验的角度出发,对战争中的众寡、强弱、勇怯、胜负、远近、全破、生死、迂直、高下、险易、远近、广狭、久速、寒暑、奇正、虚实、动静、攻守、进退等作了详细而精彩的论述。形而上与形而下本无所谓高低之分,从一定角度上讲,相对的形而下更具有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就如《庄子·养生篇》中亦是从庖丁解牛的故事论述了由技至道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技术哲学理念的体现。《黄帝内经》作为记载医人之术的医籍,不论是从医学的根本实用技术目的来看,或是从人体与疾病正邪斗争的研究层面来看,更加则重于实践的、对矛盾双方全面论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孙子兵法》中的矛盾分析方法,是《黄帝内经》中“技术”层面矛盾分析法如“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等的重要来源。而且,《孙子兵法》否定了巫术的思维方式,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又能通过对局部的、细微信息的收集来判断敌情,如“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城上有乌,齐师其遁”,《黄帝内经》中察色、视形、按脉等见微知著由局部认识全体的诊断方法实际上便是《孙子兵法》理性思维借助于五行这个思维工具的具体运用。

其次,《孙子兵法》中建立在对立统一矛盾观基础的比较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分析法。《计篇》讲“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在全面分析敌我双方在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规五方面的情况后推断胜负,这种思维方式与中医学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演变、转归等方面思维方式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说《黄帝内经》对于人体生理整体观的构建主要是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那么落实到技术层面的诊断、治疗,除了阴阳五行这种思维工具,《孙子兵法》中全面的、比较的分析法是其理性思维的源头。

(责任编辑:诚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