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常识 >

医祖考释:岐伯籍里在岐山

2009-06-23 16:1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郑怀林
“岐伯”是远古时代的一名医家,被誉为中华医祖,《黄帝内经》和《史记》是其医史出典,但对岐伯的籍里则语焉不详。

“岐伯”是远古时代的一名医家,被誉为中华医祖,《黄帝内经》和《史记》是其医史出典,但对岐伯的籍里则语焉不详,至今其定位仍存在三说,见仁见智,往往令人莫衷一是。若调换一种视角思路,或变换一种方式方法,则不失为科学探索的新选择。故不揣谫陋,试图用这些年来所构建的医史人类学对岐伯籍里诸问题予以考释。

一、文化圈定

在中国大一统文化中,存在着诸多亚文化圈。目前有关岐伯籍里三说,各处于不同的亚文化圈中。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指出:“黄帝族原居住在西北方”。而“居住在北方、西方的被称为狄族、戎族,居住在南方的被称为蛮族。”

岐伯籍里“岐山说”是基于炎黄文化圈。众所周知,岐山乃至关中西府宝鸡地区,是中医药文化发祥的重要源头之一,当华夏文明曙光初照之时,这里已沐浴在农牧医易氛围之中了①。华夏先民在此地创医的文化积淀颇为深厚。乡邦史志记载,伏羲“尝百草”、“制九针”、“画八卦”、“建人伦”,而“徙治陈仓(今宝鸡)”;神农生于姜水(今扶风境内,其上游是岐水),被誉为农神和医药之神,他“尝百草”而又“定本草”;黄帝“都陈仓”,于岐下见岐伯,“创医学”。《云笈七签o纪o轩辕本纪》谓:“时有仙伯,出于岐山下,号岐伯,善说草木之药性味,为大医,帝请主方药……作内外经。”故有“医之始,本岐黄”之嘉言传世。岐伯因岐山而得其姓,犹炎黄二帝因水得姓一样。从多种史料所见,岐伯是神农炎帝至轩辕黄帝时期的一位承上启下的医家。岐伯的老师僦贷季,是神农时代的医家,而岐伯则是黄帝的“天师”。《路史》中说:“神农命僦贷季理色脉……。僦贷季,岐伯之师也。天师岐伯对黄帝云:我于僦贷季理色脉已二世矣。”这洽是对炎黄医药合二为一文化事象的重要角注。《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鬼臾区,号大鸿,其墓在陕西省凤翔县(东临岐山)境内,古称“鸿冢”。王冰《素问注》说:“鬼臾区十世祖,当神农之世,说太始天元玉册,今按文有十二篇。”由于在该地区有一个医家链和医家群落,把岐伯的籍里圈定在岐山这样一个华夏农耕文明的亚文化圈,比较合理。庆阳说是把岐伯的籍里限定在历史上的“戎狄文化圈”。据《史记o周本纪》和庆阳史志所记载,周先祖“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韦昭注:“不窋失官,去夏而迁于豳,豳接西戎,北接狄也”。在不窋之前,北豳是戎狄杂居之地。“豳”的本义是山坳中有野猪。而在北豳之前,这里又称北狄,犬戎也曾居于此地。“狄”的本义是在家门口煨上一堆火,拴上狗,以防侵袭。这都是戎狄的风土民俗。《括地志》云:“宁、庆、原三州,秦北地郡,为义渠戎之地”(即今宁县、庆阳和镇原三县)。盐亭说则把岐伯的籍里限定在了上古“巴人文化圈”。该地有些岐伯民俗事象,以及近年来的一些人造景观和文化旅游活动。早在南方巫文化覆盖的人文环境中,连楚人对“巴人”的文化也不以为然。

从医药民俗学看,戎狄、巴人的医药卫生文化习俗与中原的华夏民族迥异。《黄帝内经》就有很鲜明的排巫和反巫倾向,并且《黄帝内经》的科学思想主要还是对华夏原生态医药文化的升华,所传承的是精英文化。而上古时代,在庆阳和盐亭两地的原住民的文化包括医药文化,显然不及华夏文化发达,若在这两个地方的任何一处出现象岐伯这样的一位医家,可能性很小,甚至是不可能的。然而从解释学而论,所有这些关于岐伯的文化遗存,无一不是人民纪念岐伯的史事。医药文化在传承中,往往有层磊叠加和衍生包裹的特点,而文化的基原是其内核,为了破解文化之谜,有时就需要剖析该文化的内核。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