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会
丽江七月会,于农历七月中旬举行,是纳西人的又一重要节日。会期十天左右。因以骤马、牛等大牲畜交易为主,又称“七月骤马会”。七月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
传说纳西族创世祖先崇忍利恩,经历洪水劫后余生,与天神的公主衬红褒白邂逅相爱,冲破重重阻挠,终于成婚,在从天上返回人间创世时,把天宫的马匹交易会也传回故乡,于是丽江便有了骤马盛会。其实,丽法国古便有“花马国”的美誉。这里很早就用马与四川客商交也铁。用纳西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中,有不少养马生活的精彩描绘。丽江马体型匀称,眼小有神,颈短粗,昂有力,肌肉发达,四股强健,蹄质坚硬,有吃苦耐劳、举步轻巧、善于爬山越岭等优点,驮、骑、拉均宜,不但在当地被广泛役用,而且每年都有大批马匹输往各地。
明代由于军事和运输的需要,从山西一带引进优良驴种,与当地好马搭配,发展了骤子。明初,丽江木氏土司以本地骏马送京朝贡。清代乾隆年间,在丽部位城每年三月的龙王庙会上已有骤马牲畜交易。民国初年,在各地骤马互市基础上,又在丽江古城狮子山西边的山坡上举办七月骤马会。解放后,随着民族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古老的七月会更加兴旺,成为交易骤马、交流物资、传播文化的新型盛会。随着规模的日益扩大,会址也搬迁到更加广阔的县城东南红星交流会场。
节日期间,纳西人牵着牲口,带着农副土特产和各种中药材,来到大研镇赶会。邻近各地的汉、白、彝、藏、保僚、普米等族兄弟姐妹,也身穿民族盛装来赴会。西藏、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客商,也远道赶来参加盛会。人们白天赶会、逛会、看展览、看演出。从街头到会场三公里路的人流从不间断。日落黄昏,华灯初上,四方街、新大街和广场上,人声鼎沸。有的吹笛子,有的奏芦笙,有的对唱“谷气调”,有的围圈跳起《阿丽里》和《哦默达》。今日纳西七月会,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了边疆新貌的博览会、民族友谊的交流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独具一格的特色。
(责任编辑: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