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齐鲁文化】闯关东:自我拯救和生命延续的壮歌(2)

2009-04-21 10:4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在胶东地区和山东的其他地区,几乎村村、家家都有“闯关东”的,过去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人视为没出息,“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

在胶东地区和山东的其他地区,几乎村村、家家都有“闯关东”的,过去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人视为没出息,“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在东北,山东人很多,有人说十有八九,有人说十有七八。有的多少辈以前就去了。“闯关东”由来已久,正是这种“由来已久”在齐鲁大地承传、沉淀、累积,这种传统积淀越厚,能够讲述的故事就越多。

“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城的东门,出了这个门便到了关外大地,进了这个门便是中原。其实一关之隔的土地并不曾真的有什么不同,然而,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数以万计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在跨过这个关门时,却有着不一般的感受和经历。

山东人来到关外,一般聚居在一起,以求互相照顾。关东原住民以满族为主体,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形成多民族共存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山东人的到来,带来了汉族文化,与当地关东文化产生冲突与交融。山东人珍视自己的文化,他们常将新建的村庄或街道取名“山东”或老家村庄的名字,希望将新的乡土观念建立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地的文化得到了融合。

山东与东北之间的关系唇齿相依。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闯关东”的山东人达2000万以上。

“闯关东”是祖先们无奈的选择,也是他们敢打敢拼的真实写照。“闯关东”的历史,是非常悲怆的,也是非常强悍的,是自我拯救和生命延续的壮歌。

当年,先人们挑着担子,怀着对生活充满热望的心,背井离乡,是多么的辛酸。这一走,有的再也无法回到故乡,再也没见到故乡的亲人。

他们把故乡牢牢地扎在心里,刻在记忆里,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把魂牵梦萦的故乡以及乡里乡亲的故事讲给儿孙,让后代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他们的根在哪里。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