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民间灯节】灯节晚上天街月下,买灯提灯逛灯

2009-04-21 17:4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凡是用于庆贺新春的花灯,均泛称“春灯”。其主要是在旧历年上元节期间,张挂于室内外,届晚燃点,以点缀年景。民间初等丰富多彩,早已不是为了照明,形成了一种春灯文化。

当年,凡是用于庆贺新春的花灯,均泛称“春灯”。其主要是在旧历年(除夕至正月初五日)和上元节(正月十三至十七日)期间,张挂于室内外,届晚燃点,以点缀年景。人们晚间外出时以手提之,以资照明。有的仅为儿童玩具。每年腊月十五日以后,街头闹市即有“春灯摊”(一直摆至正月十七日)。民间初等丰富多彩,早已不是为了照明,形成了一种春灯文化:

1.走马灯。《燕京岁时记》载:“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当年走马灯,以细秫秸作架,糊上彩纸,状如小龛。中有竖柱,柱底扎一钉尖,立于下横梁卡住的一小块玻璃上;柱上端张一纸伞,伞下用细铁丝系四戏剧人物。燃烛直嘘其伞,伞转则人物亦转。从灯的正面可以观人,从背面白纸可以看影。

2.走丝灯。这是上述走马灯的变种,灯作多角形,四面、六面、八面、十二面不等,每面画上各色戏出,如《打渔杀家》、《三娘教子》及《八大锤》等武戏;或画上成语故事如“画龙点睛”、“守株待兔”等,也有画俏皮话儿(歇后语)的,如“狗咬吕洞宾——不认识真神仙”、“老和尚看嫁妆——下世见啦”、“老虎拉碾子——不听这一套”等;还有画时事新闻的,如“捉拿康小八儿”、“叹青水河”、“广姑子做寿”等等。做工精巧,画工纤细。内张纸伞,下燃红烛,纸伞的杆上缚扎着许多马尾儿(读作yě),焰腾伞转,带动其马尾儿,有条不紊地拨动每个画面上的铁丝机构,画面上的人物便随之而舞动起来,极为有趣。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