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吃团圆饭,几乎是每家每户的传统习惯。这天,在外工作的人,只要有时间,都要赶回家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把最丰盛的食品拿出来,团团圆圆地吃一顿年夜饭。
在中国各地,吃团圆饭并不都一样。在南方,这顿饭一般有十几道菜,其中一定要有豆腐和鱼,因为这是汉字“富裕”的谐音。在北方,团圆饭大多是饺子,全家人一齐包,这是一种把美味肉馅包在圆形的薄面皮里的食品,包好后,用开水煮熟,加上佐料,全家人坐在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饺子”具有象征团聚的意思。
除夕晚上,大人带着孩子到亲朋好友家里送礼,拜年,叫做“馈岁”;邀请别人到自己家一起吃年夜饭,叫做“别岁”;叫完饭,大家互相祝贺道谢一番,各自回家,叫做“散岁”;在家里,晚辈要向长辈行礼,长辈对晚辈嘱托几句,还要给没有工作的小孩子压岁钱,并互相祝贺,叫“辞岁”;这时,大家都不愿去睡觉,一家人或看电视、或打牌等等,享受天伦之乐,直到新一年的到来,叫做“守岁”。
“守岁”是最普遍的一项除夕活动。中国古代诗人陆游在“守岁”诗中,曾写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的佳句。守岁时,小孩子最高兴,平时受大人管得比较严的孩子,到了此时也不受规矩的约束,可以同大人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守岁到元旦天明,充满了辞旧迎新的欢乐气氛。
(责任编辑: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