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京族节日】歌声如潮“哈节”:上千京族人聚集,喜迎海神

2009-04-28 15:5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哈节,又称“唱哈节”,是京族的传统歌节,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哈节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那天,全村人穿着盛装,聚集在哈亭内外,举行迎神、祭祖和“唱哈”等活

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原为“越人”,历史上亦称为“京人”,京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风情是每年一度的哈节。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虽日期各异,但节日的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

起源

哈节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生。京族人以海洋渔业生产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七八百年前,京族人民在封建统治者压迫下,生活穷困潦倒,苦不堪言。于是上苍派一位歌仙下凡,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其歌声委婉动听,听者纷纷仿学,这就是京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由来。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尊其为歌祖,称之为歌仙,并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流传至今。

主要活动

哈节前,京族人家家户户打扫门亭,里里外外布置一新,哈节那天,全村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哈亭内外,举行迎神、祭祖和“唱哈”等活动,非常热闹。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