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
芦笙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约在农历9月27日举行,为期一周。相传,芦笙管是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们又把芦笙管叫做孔明管。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
节日期间,男子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持芦笙、锁呐、铜鼓,涌向会场;姑娘们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带银饰,边说边笑跟随而来,人们伴随着芦笙的乐曲翩翩起舞。
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凯里、麻江、雷山、丹寨等四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集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过去,舟溪芦笙节的赛马活动只有男子参加。近几年来,这里有许多少女也登上赛场,有的还夺得了锦标,显示了苗家新一代的风采。苗族的传统习俗,女子是不吹芦笙的。现在,九月芦笙会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作表演的女子芦笙队。她们身着盛装,头戴银花银冠,吹奏着各种芦笙曲调,自吹自跳,时而内聚,时而外散;时而轻吹慢跳,犹如彩蝶恋花,时而猛吹狂舞,好似猛士拓边。悠扬的乐曲时如“高山流水”,表现了苗家少女温柔、深情的形象;时而好象“十面埋伏”,表现了苗家后生粗犷、豪放的气质。
芦笙节不但是庆丰年祝福的节日,也是男女青年择偶的节日,到了二十一日,公众的狂欢便一转而成为男女青年“游方”的活动,双双对对的情侣用对歌来传情说爱,缠缠绵绵地给芦笙会留下来年再会的盟约。
苗族的芦笙节既是富裕的展览,又是才智的竞赛,那些仪表堂堂、举止端庄、能歌善舞的小伙深受人们尊敬;那些心灵手巧、服饰精美的姑娘总被人们赞誉。白天的芦笙场上,各式民族服装应有尽有,各种芦笙曲调此起彼伏。入夜的苗寨里,芦笙声、酒歌声、飞歌声、情歌声组成一台台交响音乐会。近几年来,芦笙会还增加了篮球、拔河、登山、赛跑等现代体育项目,使传统的民族节日集会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